月旦舞台  |  2020年   |  其他

本會會定期與本地或海外之報刊或媒體合作策劃藝評專欄,文章於專欄發表後,將安排上載於「月旦舞台」。

共 15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
文︰Keren Zaiontz|上載日期︰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12月 We live in an “evolving now” where our words and actions feel more time- and date-stam...
文︰Henrik Vestergaard|上載日期︰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11月 Ellen Friis and I first met when we both studied theatre history in Copenhagen in the ...
文︰廖志強|上載日期︰2020年10月30日
2020年10月 港產片的人文主義精神可以說是個優良傳統,由五六十年代港產片的第一個黃金期開始,到七八十年港產片的新浪潮興起,到九十年代港產片的國際知名,每年都有不少人文主義精神的電影作品叫...
文︰廖志強|上載日期︰2020年10月19日
2020年10月 近一年,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雖然未有牽起人類的終極心理恐懼反應,但疫情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等造成的不便,或多或少都喚起大部分人的心理陰影,到底這些心理投射如何解讀,或者需要做...
文︰茹國烈|上載日期︰2020年10月16日
嚴格來說,表演藝術是不能被記錄的。 我們可以記錄表演的聲音和影像,但不能記錄環境中的氣氛,和當天的社會氛圍。表演藝術的特色是它的不穩定,每次表演都不盡相同,這也是它的迷人之處。把一晚劇場中發生...
文︰吳孟軒|上載日期︰2020年9月24日
2020年9月 在上一篇專欄中,我從台灣劇評人郭亮廷的〈過程的批評〉一文,引申出兩個當代表演藝術評論所面臨的問題:一、針對參與式、開放過程的作品,評論人缺乏具有深度與廣度的評價系統與評論方法...
文︰白斐嵐|上載日期︰2020年9月23日
回想不斷取消行程的春天,此刻在台灣的我,恍若隔世。各地藝術節如常開幕,不少國外藝術家來台經過十四天隔離,繼續在這裡完成他們或許無法在他處實現的作品。然而,回歸常態的我們,是否又可以假裝這一切從未發生...
文︰吳孟軒|上載日期︰2020年9月16日
2020年9月 台灣劇評人郭亮廷日前在《PAR表演藝術》雜誌發表了一篇專欄〈過程的批評〉,內文主要針對「階段性呈現」、「發展中作品」、「實驗計劃」等現今常見的展演型態,提問評論人在面對這樣的...
文︰千山|上載日期︰2020年9月11日
全球持續受反覆疫情影響,關閉的不僅有表演場所,阻隔的不只有外科口罩,觀眾與劇場之間,是對密閉空間和人際交流有憂慮的無形之牆,距離似近還遠。「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與「非常林奕華」製作的劇場錄像系列《一...
文︰盧偉力|上載日期︰2020年6月26日
2020年6月 前言 今年是粵劇紅伶馬師曾(1900-1964)誕辰一百二十周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將從7月到10月舉辦回顧展,展出近二十套他的電影。我在2020年5月資料館的《通訊》寫了...
共 15 筆|« 上一頁12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