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聲評  |  2018年   |  其他

 「四海聲評」由海外或本地作者撰寫,評論香港以外的演藝節目或現象。本欄部份為轉載文章,首刊資料刊於文末。

共 6 筆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我在2007年參與香港戲劇年鑑的編輯工作,翌年我便知道到出版後的資料整理和庫存方式,在有限的空間和人力資源下,似乎是難以避免地只能用「山寨」來形容:沒有章法、簡單的線下存檔系統勉強應付內部研究,有時...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對獲國家文化部資助的捷克布拉格藝術與劇場研究中心來說,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劇場研究中心(Theater Instituut Nederland, TIN)曾經是其參考的楷模。這...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阿姆斯特丹劇場研究中心那座落於市內的辦公室並不難找,但要接觸其珍貴的館藏卻要前往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特藏倉庫。我跟著該中心的表演藝術與媒體資料主管Gonneke Janssen提供的路線圖,來到大學位於...
文︰陳國慧|上載日期︰2018年10月2日
阿姆斯特丹劇場研究中心的處境,反映表演藝術資料的整存在政策配合方面的重要性;民間(包括業界和觀眾)自發或因個人喜好和興趣而介入雖不是沒有先例,如前述不少資料館和博物館的原型也是源於個人收集,然而這些...
文︰丘思詠|上載日期︰2018年8月27日
很多朋友對澳門藝術節的評價是它大膽的節目揀選取向及節目藝術價值較高。我今次在五月份到澳門藝術節觀看了他們的六個演出及參與了一個活動,感覺的確如此。 我第一天到埗便看了比利時偷窺者舞團的《慾望孤...
文︰江祈穎|上載日期︰2018年4月30日
跟澳門城市藝穗節的朋友閒聊並從中得知,澳門正式演出場地甚稀,在會社制度下,藝術團體零聲散落,在城中各個非正式場地滋長,偏偏演藝政策及管制卻日漸收緊,藝術表演的發展難上加難。然而狹處縫生,藝術家總有靈...
共 6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