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劇場裡的宇宙與深海
文︰梁宜正 | 上載日期︰2017年1月13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上天下海 »
演出單位︰芳芳劇藝 »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日期︰16/07/2016
藝術類別︰戲劇 »

(編按:本會於2016年8月舉行「兒童戲劇賞析及劇評工作坊」,以下評論文章由工作坊學員撰寫。)

 

香港在每年的夏季,都會舉辦「國際綜藝合家歡」,各項表演的團體除本港藝團外,還會邀請多個地區或國家的團體來港演出,借此齊集一起,為各大小觀眾們帶來多元化的表演欣賞時間。

 

《上天下海》(The Spacean Odyssey)是一齣由本地劇團取材自英國作家Neil Griffishs兩個文學作品的製作,包括《Little Moon》和《Shaun the Shy Shark》。全劇分為兩部分,一個講述太空中「小月亮」找尋結伴恆星的過程,另一段是走到海底,性格害羞的鯊魚(宿鯊Shaun)透過自我發現和其他魚類建立友誼的故事。劇中說書人潘芳芳小姐,在演出起首和結束前出場向觀眾解說故事人物的境況,期間曾多次發放環保的訊息,教育孩子要有環保的概念,珍惜紙張和愛護大自然,她在說書時的表現溫文,用恰到好處的聲音及力度,介紹故事角色和注意事項。

 

是次演出場地是葵青劇院黑盒劇場,舞台佈景在上半場是個小小的宇宙,下半場換成海洋的一角,兩個場景主要以數塊不規則的佈景板,配合燈光由星星狀轉換為海洋的線條,在有限的空間內,讓觀眾融入這兩處廣闊的境界,對小觀眾們無不感到新鮮,有如經歷漫遊太空與潛入深海的之旅。

 

兩個故事雖然背景和角色追求的目的各異,但小月亮和Shaun在過程中學會面對和表達自己,堅持信念,再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對照現今的香港家庭,孩子是父母投資的一部分,家長常以個人的寄望投射到子女身上,兒童要學習十八般武藝,將來要出人頭地,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優秀分子,孩子們要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為著是應付成人的期望,對於真實的自己,可能變得愈來愈迷糊,獨立思考和需要亦被忽略了。編劇透過這兩段故事裡的人物,像在反映當下孩子所面臨的情況,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自己,繼而尊重生命。

 

全劇以熱鬧歌舞唱演,加上華麗的戲服,極具舞台效果。劇中選用了專業的演員及小學生演員,在小舞台上,穿著飄逸的衣衫,有些還佩帶著複雜的道具,又唱又跳仍能靈活自如,殊不容易。可是,有些戲服的製作又過於兒戲,譬如那位演繹大猩猩的演員,印象中是資深藝人,他的對白不但說得生疏,在扮作猩猩自搥胸前肌肉時,他那兩顆半球形的胸肌郤被搥得凹陷了,不知是彩排時沒有預計的動作,或是一樁意外?這只有內幕人才知道了。其次是海底故事的結局,鯊魚和牠的朋友們同心協力地尋找到寶藏,然後歡天喜地,但那寶藏並不是能為海洋帶來清潔的吸塵器,也不是可以保護鯊魚的護鯊網,更不是可供大魚飽餐一頓的無毒小魚,而是一箱金銀珠寶!對海洋動物來說,要牠們千辛萬苦,互相幫助,才找到的寶藏,興高采烈地打開寶箱,原來就是來自人類的垃圾。這是為了取悅孩子對物質的慾望嗎?還是讓孩子以為魚兒愛吃金銀財帛?導演是不知道這些重金屬也會污染海洋的嗎?

 

最後,說書人說無論場刊或入場時給每位觀眾的手鐲都是很環保的。一份如A3般大,底面均印刷上厚實的顏料,連是否能循環再用也是疑問;還有那手鐲上蓋有一個在紫外燈下才看到的圖案,本以為可在演出期間的互動環節時使用,可是並沒有出現這機會,就算拿回家也不知如何把玩,這根本就是浪費,不去派發,不需製作,就是環保。看完表演,以上的問題至今還是令筆者耿耿於懷。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梁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