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號 信不信由你:談劇場裡的迷信與禁忌    文章類別
【藝評空間】
音樂技巧和音樂技巧以外……
文:周殷豪

 
5月20日,費城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奏。全場座無虛席,甚至很多高官和公眾人物慕名而來,例如董建華及其夫人、鍾樹根議員、涂謹申議員和蘇錦樑局長等,難道是費城樂團的卓越技巧和獨樹一幟的音色吸引社會名流前來欣賞,或是他們透過這場音樂會進行一場社交?
 
雖然筆者坐在樂隊背後,但是依然感受到樂隊的威力。費城樂團的樂手技巧非凡、聲音清脆、音色圓潤。除此以外,樂手對指揮雅尼克.尼澤-塞甘的指示十分敏銳。指揮所想的聲量、吐音和效果,眾樂手一一演奏出來,絕無欺場。每奏完一首樂曲後,觀眾都願意將最熱烈的掌聲給樂隊和指揮,證明各樂迷聽得津津有味。
 
雖然音樂技巧是欣賞音樂會最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仍會留意技巧以外的其他東西。當晚,費城樂團演奏馬勒改編貝多芬的《F小調弦樂四重奏》和布魯克納的《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浪漫」》。是次音樂會選曲較其他的不同。第一首是貝多芬的四重奏改編。樂曲的音色較單調,因為樂段都是由弦樂演奏。雖然費城樂團有一群厲害的弦樂手演繹,但是令人覺得沉悶。幸好,樂章不太長,沉悶總算維持不長久。 
 
布魯克納的第四交響曲很長,但是音樂為觀眾帶來驚喜。長笛手音色了得,銅管樂的齊整、音色響亮。更意想不到的是,圓號手在樂章起初奏得十分謹慎。但是慢慢整個人變得放鬆,吹奏的聲音也比較自然。由此可見,音樂技巧固然是重要,但是音樂本身也會帶動整個氣氛,所以選曲不可以馬虎了事。
 
指揮的動作和表情往往是觀眾最關心的一環。當晚,筆者坐在樂隊的後方,關注著指揮尼克.尼澤-塞甘的一舉一動。他指揮得十分清楚,然而他是一位較內斂的指揮,不會把所有情緒放到面部,展示給樂手,跟他們進行音樂上的互動。雖然筆者不是坐在音樂廳較正中的位置,但是都留意這些重要的資訊。
 
一個樂團在音樂廳中為觀眾展現出渾身解數是非常重要,但是有時候,觀眾也會被非音樂技巧的東西吸引。除了表演者的面部情緒和樂曲選擇外,他們也會被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和其他觀眾的咳嗽聲吸引著。這樣子,我們還是單單欣賞音樂技巧嗎?
 
《費城樂團》
演出團體:費城樂團
評論場次:2016年5月20日,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作者簡介:《樂評大碰點——古典音樂評論工作坊》學員
 
照片提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