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喻社會大意義 笑聲中留下一室欷歔
文︰石澄 | 上載日期︰2016年3月2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Wing Hei
節目︰順風.送水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4/1/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順風.送水》的編劇陳小東和導演陳永泉皆由演員出身,率領六位不同資歷的演員,分為兩組演出。《順風.送水》講述速遞員順風(▲組:王耀祖飾;●組:馮志佑飾)和蒸餾水送貨員送水(▲組:馮志坤飾;●組:鄧宇廷飾)一同困在升降機內,順風希望藉此機會暫停工作,享受意外得來的休息時間;送水卻希望可以盡快獲救,趕緊完成工作後下班。他們為了按警鐘與否而爭持不下,到他們真正想向外求救時卻沒人理會。在升降機內共度一宿,暴躁的順風對著問題多多的送水,由互不相干到分享心事,由爭持不下到聆聽彼此。一宿過後,順風獲救卻沾上殺人的嫌疑,送風則離世。

 

《順風.送水》情節都是在升降機中發生,節奏大致輕快分明,當中不乏搞笑情節和政治題材。順風和送水在升降機用不同方法希望各外求救 — 人疊人、扮小孩、意外地接吻等的片段都引來哄堂大笑。這個劇本想以輕鬆的手法去表演社會的現況,所以我認為劇本中出現這類為笑而寫的情節是合理的。可是,當中提及梁振英、港鐵職員、賣書被當作嫖妓等題材,編劇都是一句起兩句止的手法表達,效果未見自然,甚至曾出現冷場。可見這種吃花生模式的笑料未能觸動觀眾,反而顯得突兀。這或許是因為編劇的功力未夠深厚,又或是編劇寫劇本的時候過於貪心,又想搞笑,又想諷刺,卻未能好好處理。其實順風送水被困,求救無門的情況已夠荒涼。兩個傷痕累累的人一同被困,加上他們講述自身經歷的內容已夠豐富。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和政治氣氛才會使順風如斯憤世和令送水要在如斯無望與傷痛的情況裡作出生命的抉擇?觀眾自有領受和思量,不需再加插此類一句兩句對故事發展沒有幫助的對白。這令整個作品添加沙石,實是可惜。

 

《順風.送水》由順風的讀白作為結束。當警察和大廈OL都冷對送水的悄然離世,順風悲從中來。他對著送水的屍體說話,當中包含了他對旁人冷血無情的痛恨和對只認識十多小時的送水的痛惜。我略嫌這部分太煽情,一個已被生活糟蹋和被現實俘虜了情感的順風真的會為送水的死而這樣傷感嗎?被懷疑殺人,順風不會更擔心自己的清白嗎?我認為編劇若要用這樣的結局,他應該在情節中表演到順風的改變和感性的一面。之前的情節是順風罵送水天真,著他不要再信假的事情,也著他不要再跟他說話,然後送水才開始放棄相信,放棄相信他對一直抱持的原則,一直賴以生存的希望。我看到的是順風有份兒吹滅送水的生命之光,我看不到順風的轉變,便跳到要看順風為送水的死而傷感。我認為這樣有點太快了,若編劇可以把兩個角色的情感轉換多加力度,會自然一些。另外,故事還有神、大廈看更、淘寶女、OL、警察和初音這些個角色,他們時而作開場的角色,時而製作虛實轉換的效果。這樣的安排為故事添加了趣味,唯看更和神重覆出場欠驚喜。

 

《順風.送水》以可轉動的升降機為佈景,不過前面的兩支直柱遮擋了不少視線。黑盒節目有這樣的情況實在少有,因舞台已經不大,觀感受影響的程度就更加嚴重,這是製作團隊應該一早要預料到的。舞台左右上方各設一部電視,時而直播升降機內情況,時而播放錄像。我認為這樣的設置令觀眾有點手足無措,因為電視和舞台的距離不近,觀眾一定要移開本在兩位主角身上的視線才能看到電視,但如果看電視又會錯過了主角的演出,加上線路經常出現問題,像有直播又像沒直播,令人費解。雖然設計師可能是想為故事製造意象,令觀眾對升降機中發生的事情添加一個屏障,令人對他們的存在有更深入的思考,可是我認為這令人不太舒服。最後的錄像像是在道述社會的轉變和香港人的生存狀況,但我略嫌它未夠深入,剛觸碰人心便已完結,這與抵達人靈魂的撼動是不同的。

 

雖說《順風.送水》有不少沙石,但這絕對是一個達標和可以奉上舞台的作品。故事題裁有趣,內容豐富,選角亦合適。在不絕笑聲過後,社會的荒涼與殘缺慢慢浮現,令人留下印象,和宣傳文字所說的笑中有淚相符。


(原載於2016年3月《劇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