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喻意的《維港乾了》
文︰星池 | 上載日期︰2015年8月5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Cheung Chi Wai@Hiro Graphics
節目︰維港乾了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2/7/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維港乾了》,滿是意象,觀眾可隨自身閱歷來詮釋及反思。上半場,三姊弟的母親已逝世,造就或戮破家人疏離的狀況,上至老父,下至孫女,須靠社交平台及手機程式來溝通,才知彼此的生活處境。踏進下半場,情節從現實轉接到虛幻,維港海水無故乾涸,事實上,海港以當年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港成為地標,猶如母親,見證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變遷與繁榮,倘若海水煙消了,猶如死亡,同樣揭露港人見慣風浪的冷漠。這樣,全劇便由上半的家庭吵鬧,順暢地擴展至香港此「家」的喧嘩,生出不少值得思索的課題。

 

劇中九名演員,飾了九個角色,全均恰如其分。李氏一家,三代人背後各有問題和擔憂,如一面鏡子,照出當下眾生相。父親李元務為退休海員,執拗於維港海水。大女李惜華口中常講樓價,堅決要送女兒往外國讀書,其丈夫CK KWAN嗜賭兼欠債,女兒則反叛自主。李元務的二女李惜香則當了小三,失業已久,三子李惜港為宅男,欠社交能力,幻想與人形偶交往。全劇算是流暢,尤其上半場,呈現網絡及手機令家人縱然同一屋簷下,仍是這麼近那麼遠,緊貼社會,幽默而爽快。下半場,卻稍為未夠乾脆,發生「維港乾了」事件,家人爭吵理由如昔,至尾仍依然故我,關係演進不大,不斷的吵鬧,略覺有點過膩。

 

劇的開首及結尾,極有神彩。四道靈活可迅速移動的門,令換景非常流暢之外,配上演員們的形體動作,亦為觀眾帶來一段出色的開場。眾演者以動作表現吃喝玩樂,或為工作疲於奔命,四道門結集,人們開關及進出,而李元務獨個兒於後方悄悄走過,有效呈現都市及家人的冷淡,令觀眾甫開場已進入劇中。另,台上有一大屏幕,能顯現月夜及雷雨,劇末,縱然維港乾了,人們卻嘗試以科技投射出海水,跳起紅遍大中華的舞曲〈小蘋果〉來狂歡,隨後,播了李元務走過維港乾地的錄像,背影落寞。首尾呼應,更見唏噓。正如《維港乾了》的英文名稱直呼《The Abandoned Harbour》,被人遺棄。

 

如此貼近社會的題材,劇中卻沒突兀地呼天搶地,硬推既定立場,僅是直言現狀,拋出問題,開放地讓觀眾反思,實屬可喜,難得。例如,李惜華與友人談及樓市,說到八九年、九七年及零三年沙士樓市大跌及「銀主盤」,以及李元務的舊同事何覺直,一邊觀看維港,一邊直言五十至九十後的不同工作態度,全是輕輕掠過,在觀眾心坎,卻是擲地有聲。

 

誠如本文首段所言,此劇滿載喻意,卻難知如此有否過度詮釋,對李元務這名字,總會把「元」想成「圓」字,是一種圓滑世故且對事情淡然的態度,相對而言,其友人何學直,當中的「直」字,使其直斥不滿,直腸直肚。觀劇期間,曾略嫌李惜港與人形偶MIHIRO的段落稍長,他身處幻想空間和化成真人的MIHIRO交談亦覺過長,可是發展下來,卻見其重要。李惜港是「港」,戀上以為是遠自日本的人形玩偶,劇末卻驚覺此偶原來購自中國的「淘寶網」,結尾他緩緩走到母親靈位前下跪,饒富喻意。

 

無論是因「維港乾了」而從「李家」擴大到香港此「家」,還是縮至觀看單位內的「家」,最終,殊途同歸,最重要是對「家」尚有心跳感覺。


(原載於2015年8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用文字把欣賞的演出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