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筆陣】藝術發展需要新思維
文︰陳慧明 | 上載日期︰2015年7月24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網上圖片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2015年7月

 

剛過去的星期二發生的事將與香港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有莫大關係。首先是劉江華先生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另外是西九管理局公佈營運總監柏志高先生將接替連納智先生出任行政總裁。民政事務局負責管理香港的文化藝術資源,包括康文署、西九、藝術發展局、九大藝團,以及其他的機構,例如演藝學院、青年廣場、香港藝術中心等等,所以在新局長的領導之下,民政事務局的政策會有甚麼變動,大家必須關注。而更為直接及即時影響藝文界的,相信是西九行政總裁的任命。

 

上一篇文章已經跟大家提及過,將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人全都歸納為藝術行政人員,並視為一個行業,再追求專業化,是不合時宜,而藝術界之內亦沒有普遍的認同思維。試用柏志高先生的任命為例,藝術界內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不管正反意見,大家都似乎默認或強調一件事,就是柏志高先生並非藝術行政人員,而他自己也從來沒有自稱為藝術行政人員。問題在這裡了。他不是在西九工作嗎?西九不是文化藝術機構嗎?他做的不是行政管理工作嗎?假若以上的答案都是「是」,為甚麼沒有人,包括他自己,認為他是藝術行政人員呢?

 

幾個月前,西九舉辦「製作人網絡論壇」,刺激我去重新思考藝術文化界裡的工作分類。另外,早前四月的時候,因為台灣藝術界朋友的緣故,我邀請得到當時英國Sage Gateshead總監(General Director)Anthony Sargent來港,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進行一系列的講座。其中,在分享藝術領導才能的午餐會上,Anthony指出藝術界的未來將逐漸由藝術創作方面的人才領導,跟現時大部分藝術機構由負責行政工作的人領導的情況,會有所不同。不過,很多國際知名藝團的行政總裁都承認藝術總監是藝團的靈魂,儘管他們在職位上高於藝術總監,也得聽藝術總監的意見。他是根據社會整體發展包括全球化、科技、政府管治等,以及藝術發展而得出這結論。因此,我們便明白其實所謂「藝術行政人員」這個角色是在管理層面上一種跟從事創作的人之間的分野。而另外一個極端,是在中小型藝團中,由於資源問題,往往一人要負責不同工作,沒有清晰的分工,所以統稱這批工作人員為「藝術行政人員」。其實,參考其他界別的職務安排,我們可以稱他們為行政主任。

 

香港早期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人大部分是公務員,涉及公帑運用,所以一直以來的所謂「藝術行政人員」是一個非常混雜的觀念,基本上是指一批以公共行政手段管理藝術機構的人。然而,不論是香港抑或是全世界,政府直接給予藝術的資源正在不斷減少,他們要求藝術機構要有營運能力,建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以永續經營,提倡企業精神,所以當代藝術機構管理所需要的知識和經驗,與過去幾十年來的,十分不同。我們姑且不討論現時藝術界來的高級管理層是否有這些專業知識,但要以企業方式營運,我們要注重的將會是「主要業務」和「產品」質素。用於藝術界之內,「主要業務」便是藝術創作,「產品」便是藝術作品(包括展覽和演藝活動)。同時,現時藝術創作意念多元多變,越來越多的跨地區合作,以及跨藝術範疇的創作計劃,全球藝術創作的發展方向都強調創新。

 

然而,傳統藝術行政人員是在公帑的滋養下成長,所以思維十分保守,節目推廣方法亦跟不上變化。但由於他們手執資源,最後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質素未達水平,也未能引起普羅大眾興趣。現時的觀眾拓展策略大多是以行政方法來進行,例如免費節目、大量宣傳、引入海外節目等等,但根據個人觀察,以及藝術發展局的年度調查報告,我們發現本地觀眾增長非常緩慢,甚至倒退,這證明現時觀眾拓展的策略不大有效。同時,科技日新月異,近來非常流行劇場電影或網上觀賞藝術節目,但保守的藝術行政工作者便十分抗拒,並意圖眨低其觀賞價值。總括以上種種情形,我們發現,唯有提高藝術水平,為觀眾帶來高質素的作品,才有可能拓展本地或海外市場,令藝術機構永續經營,讓業界持續發展,從而提升香港於國際間的軟實力,鞏固國際形象。遺憾的是,現時有不少藝術管理人用手上資源去「踩過界」,一面戴著管理層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給自己戴上藝術創作的帽子,所以一直有人在討論「策展人」這個身分如何被濫用。

 

行政工作者隨意出書、出文章高談藝術,這些都令社會矮化藝術創作的專業,也令藝術看來變得平庸,以致觀眾流失。在藝術生態之內,我們有藝評人和相關學者去評論、剖析藝術創作的概念和表達手法,提升觀眾的賞析能力。只有缺乏視野的人,才會以為觀眾是不懂藝術的,便打著「要令人容易明白」的旗號,矮化藝術內涵,而真正的藝術創作人處處被要求藝術創作要易入口。然而,香港人普遍接受過基本教育,他們骨子裡是有要求的,長遠來說,他們更願意花錢在高質素的作品之上,香港藝術節從海外購入的高票價節目能場場爆滿,豈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策展人和製作人也屬於藝術創作工作,這兩種身分的產生是由於藝術發展漸趨多元複雜,有更多的可能性,一個演出或一個作品包含多種元素。由策展人或創意監製人主導的作品理應能夠讓藝術家,以個體或群體形式,展現出其藝術上的風格和潛在可能。

 

我們一直在談論本地藝術發展停滯不前,藝術行政人員不足,但是這些討論都是停留在過去、過時的思維之內。

 

最後總結,我認為我們需要新思維,所以大膽地提出以下新觀點:

 

  • 藝術行政人員這個身分將會沒落。我們需要專業人士於財務、市場推廣、拓展、場地管理、客戶服務等等方面,提供專業技能和協助,打破傳統藝術行政人員以公共行政手段管理的概念,讓更多有相關專業經驗的人士加入藝術界。行政人員應該專注行政範圍內的工作,以協助藝術專業發展。

 

  • 培養和尊重藝術創作者才是全世界的趨勢和藝團成功的王道。以西九為例,雖然現在的行政總裁是行政專業,但是西九應該是以藝術先行,單靠硬件設施,西九將無法與鄰近地區相比,更遑論全世界。全球不同地區都在興建藝術場館,將來誰勝誰負,完全取決於場地內容,即是藝術質素。西九現時擁有非常優秀的M+和表演藝術團隊,他們的發揮空間和可運用的資源將會是西九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後記:由於篇幅所限,文中很多觀點未能詳細解釋,希望將來有機會另文分享。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曾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總經理,負責協會整體管理,包括規劃和實施方案、募資、建立本地和海外的網路和夥伴關係等。於2014年提出並成功舉辦香港首個藝術行政招聘日,鞏固行業形象。亦獲邀參與本港及海外會議,分享協會的工作及香港的藝術發展。擁有逾14年藝術行政管理經驗,曾為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辦公室經理,負責監督部門運作,並主要負責營運和發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