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號 香港文化記錄與口述歷史    文章類別
【藝評空間】
難得的現代交響樂盛宴
文:朱振威

今年的音樂新文化由以往的深秋提早了在初夏舉行,四場音樂會與一整天的作曲家論壇以5月31日的寰宇交響樂團音樂會打頭陣。

 

六首作品都是十分鐘左右的小品,四部是香港首演,一部是世界首演。拉脫維亞作曲家麗莎(Indra Rise,生於1961)以環保為主題的《綠色視野》(2002)頗有旋律性(想起她的同鄉Erik Esenvalds),木管與風機(wind machine)製造出一個自然世界的氣氛。到第二部分自然與城市遇上,作曲家用了警報器(siren),暗示了城市對自然的威脅;木琴與馬林巴琴為主的敲擊樂組讓音樂越來越刺激,也越來越緊張。口哨、敲打煮食用具,甚至樂手咳嗽以及用「大聲公」講話,表達了城市的烏煙瘴氣,最後音樂回歸一片平靜。運用旋律,主旨鮮明,音樂比喻清楚,讓這部作品容易為觀眾接受。

 

比利時作曲家范桑(Jean-Luc Fafchamps,生於1960)的《蘇菲文字:L(am)》(2012)是他2000年起創作的《蘇菲文字》系列第十三部作品。靈感來自阿拉伯文二十八個字母各自的神秘象徵。作曲家自述這系列的音樂就像小型的幻覺,《L(am)》的效果的確如是:一開始兩支單簧管奏出斷續的動機,製造了很夢幻的氛圍,當中由弦樂與木管作陪襯(整體的感覺不禁令人聯想到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的引子)。圓號介入,樂曲的氣氛立時轉變,音樂變得更靜態。開首的動機在弦樂上重現,銅管以漸強的長音帶出詭異的氣氛。定音鼓獨奏將樂曲帶到高潮。結尾單簧管再次成為主角,由利用掃(brush)來演奏的定音鼓及長笛獨奏襯托。神秘氣氛是作曲家的創作重點,樂曲成功帶觀眾經歷了一次誘人深思之旅。

 

《大排檔》(2005)是香港作曲家張佩珊的得獎之作,曾獲第二屆愛沙尼亞Lepo Sumera國際管弦樂大賽第一名(2006)、美國國際女作曲家聯會作曲家大賽Libby Larson獎(2006)及意大利IBLA國際音樂大賽特別獎(2006)。樂曲分三部分,將大排檔廚房裡的「洪洪烈火,百度高溫」化為音響。第一部分「熱化鐵獲」以定音鼓奏出主題,低沉的音響大有山雨欲來之勢。第二部分「放香」(以薑蔥起鑊)由長笛奏出第二主題,該主題由在不同樂器間重覆。第三部分「圓」表達放入食材配料大兜亂,就將前兩個主題融為一體。樂曲整體大量使用非常規的音響效果,特別是大量的敲擊樂——flexatone已算「正常」,連插滿筷子的不銹鋼筷子筒也出動!定音鼓手邵俊傑在此曲非常繁忙,卻因此有機會展示實力!香港人聽來,定能有會心微笑,由聲音勾起在大排檔用餐的種種回憶。

 

下半場開場的《巨石群》(2011),由比利時作曲家亨斯(Jean-Marie Rens)創作。單看標題「monolith」不禁聯想到《2001太空漫遊》的神秘巨石,特別是寇比力克的電影版。這首為弦樂團而寫的作品以一堆細碎的片段組成,三個部分以靜態及動態作對比。後半部的動態部分節奏感強勁,令人投入。

 

《臨界質量》(2014)是世界首演作品,作曲家是奧地利的史基維斯(Tomasz Skweres,生於1984)。本身也是大提琴演奏家的史基維斯在樂曲介紹中說道樂曲探討了人對時間的感知,也運用了很多特殊演奏技巧,例如要求銅管樂手直接吹氣製造「氣聲」。然而在不同的聲響效果的運用下,如何讓聽眾反思時間的觀念?卻似乎未竟全功。

 

相比之下,德國作曲家甘漢(Peter Gahn,生於1970)的《夜視II》卻更成功表達作者的意念。《夜視》是甘漢與作家沙巴利維斯基(Frank Schablewski)、畫家朴金娜、鋼琴家基德(Jan Gerdes)同以城市入夜為主題的共同創作,樂曲是甘漢在命題之下的成品。在甘漢對夜幕下城市的理解,那是不同聲音的構成:途人的腳步、車輛的經過、甚至暖管冷縮熱脹的聲音。從這些聯想出發,甘漢讓樂團以大量特殊演奏手法(敲打琴身,或是在定音鼓面丟下一面銅鈸),以聲音重構出一個城市之夜。當然甘漢的手法非常抽象,能否聽見黑夜之色還是得靠觀眾的超凡想像力。

 

 

麥家樂指揮的寰宇交響樂團,成員全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本地薑,不乏從外國回流的樂手。面對這些複雜而艱澀的現代作品,雖偶有失手(如《巨石群》的結尾稍嫌不夠整齊),但是總體成績令人滿意。麥家樂的處理大刀闊斧,不時追求爆棚的音響效果,剛猛有力。可是這一手法在處理《大排檔》,卻有點嫌過份嚴肅,其實可以輕鬆一點,著重作品中的趣味。

 

樂團在香港願意演奏整場現代作品,誠意可嘉!值得鼓勵——想一想,還有哪隊本地交響樂團願意為新作覓知音?

 

《Global Symphony Orchestra》

演出團體:寰宇交響樂團

評論場次:2015年5月31日,晚上 8 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

 

照片提供:香港作曲家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