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之路尚在途中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15年3月2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主辦︰香港藝術節
演出單位︰洛杉磯愛樂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20/3/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洛杉磯愛樂樂團可能是最早到訪香港的外國管弦樂團,1956年在華倫斯坦(Alfred Wallenstein)帶領下在旺角麥花臣球場的兩場音樂會錄音,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存檔。而今次領軍的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卻是首次訪港,如此組合也可堪玩味。

 

杜達美生於委內瑞拉,自小在委國音樂系統(El Sistema)接受音樂訓練,從學習小提琴到學習指揮,18歲出任西蒙波利維青年樂團(一隊過百成員的巨型樂團)音樂總監。之後參加不同指揮比賽踏足國際舞台,例如在2002年馬捷爾/維拉指揮大賽(敗於中國的張弦),到2004年贏得馬勒指揮大賽後開始為人熟悉。2006年與西蒙波利維青年樂團在DG灌錄了首張唱片演繹貝多芬第五及第七交響曲,迅速走紅,成為古典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年青指揮家。唱片大賣,YouTube點擊率奇高(你肯定有看過他與西蒙波利維青年樂演奏伯恩斯坦的《曼波舞曲》)。各大頂尖樂團也邀請他擔住客席指揮,2009年出任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一職,進一步奠定在樂壇地位。

 

相信不少本地樂迷早就從唱片及YouTube為杜達美著迷,一直期待他的到來。對筆者來說也不例外(儘管我更想看他指揮西蒙波利維交響樂團*),早在他的首張唱片就已密切留意此子,一直期待他能成大器,只是快十年了,卻愈見擔心。今次親眼見證,更是對他的未來感到憂慮。

 

筆者看的是第二晚音樂會,曲目只有兩套。上半場的是阿當斯(John Adams)的《黑色城市》,此曲2009年在杜達美的履新音樂會上首演。樂曲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城市及其重影〉,一開始就讓杜達美發揮他「放火」的本領,時而肅殺,時而動感,爵士樂及電影音樂的痕跡處處,而那些爆棚段落杜達美都處理得賞心悅目。薩克管手演出也非常搶鏡。第二樂章〈獻給你的歌〉連續演奏,長號獨奏不過不失,但略嫌音色過分粗獷,不夠jazzy。第三樂章〈林蔭大道之夜〉再次是以樂隊音響取勝,很能帶給觀眾官能刺激,只是樂曲完結卻見突兀。

 

下半場德伏扎克第九交響曲,一開始小心翼翼,還是令人期待。可是當長笛的第二主題以突然放慢的速度出現,而且奏來扭扭擰擰,毫不自然,不禁令筆者皺眉:當中的轉折與其邏輯都未見令人信服。然後主題收尾處再加速到原速,幾次第二主題出現時杜達美都作如此處理,的確,這讓大家都會覺得他很有計劃,但問題是這種刻意為之的「處理」卻不一定令人信服,至少這處理是令筆者感到音樂的流動並不舒暢。當第一樂章如此刻意「撚」那個抒情的第二主題,第二樂章那更著名的英國管獨奏卻是平淡如水,這是更想不透杜達美的心思。第三樂章第四樂章比較正常,少了那些刻意求工的「處理」。第四樂章重現了杜達美的電力演出,可是整首交響曲要到第四樂章才能聽得順心一點,似乎不太值得。還以為有第四樂章可以舒緩之前的不悅,到了最後那本應「蒸發掉的」和弦,那未臻完美的音準與及長笛過重帶來聲部比重不均,還是在最後關頭大煞風景。

 

還好,加奏來個德伏扎克第八斯拉夫舞曲,不動腦筋只管放火,精神飽滿的演奏也是令人滿意。最後更有伯恩斯坦《嬉遊曲》中的「圓舞曲」,更是令觀眾能帶著微笑離開音樂廳的演繹。

 

筆者不禁想,杜達美在小品中依書直說,憑一股衝勁尚能奏得賞心悅目;現代作品如《黑色城市》以音響效果為主,他也能應付自如;可是到經典曲目,他卻似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刻意「搞怪」的處理,這不免令人擔憂。事實上從他近年的「大部頭」作品錄音,已開始發覺他其實不夠內涵以應付經典名曲,沒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想法。當年筆者也深受年青的格杰夫(Valery Gergiev)充滿電力的演繹(一如剛出道的杜達美)所吸引,可是慢慢卻發現格杰夫拿不出有份量的經典曲目演繹而不知不覺遠離他的錄音,今天杜達美的表演,筆者恐怕他會步格杰夫後塵。

 

「甚麼?格杰夫的後塵?人家是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在基洛夫歌劇院也穩如泰山,他的事業是典型的平步青雲啊!」對,名譽地位他是有,但老實說他有「傳世之作」嗎?恐怕有也是他早年的俄羅斯歌劇錄音。杜達美也許可以繼續以「委內瑞拉的奇蹟」身份在世界樂壇左右逢緣,可是如果要成為真正「大師」,他的道路尚遠,而且不敢說是在正確的路途上。當然,做一個「爆棚作品專家」也是一條出路……但是這要看杜達美自己的造化。


*按:西蒙波利維交響樂團前身即西蒙波利維青年樂團,由於團員年紀著長,但卻仍想繼續在樂團演奏,因為樂團改名交響樂團。而委內瑞拉El Sistema的首席青年樂團位置改由特雷薩卡雷里奧青年樂團取代。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