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粵劇《牡丹亭驚夢》
文︰劉珮然 | 上載日期︰2014年11月12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牡丹亭驚夢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8/4/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牡丹亭驚夢》粵劇演出,這齣由湯顯祖創作的著名傳奇戲劇經「度身訂做」的編排後由一代前輩小生花旦新劍郎和鄧美玲重現幕前,面對一群稚氣瀰漫的高中生,製作過程以及台前演出絕無遜色之處,我們歎為觀止!

 

劇本破舊立新,簡約而精

根據演員的分享,傳統《牡丹亭驚夢》的演出約需歷時四小時,為了適應一眾初出茅蘆的觀眾,編劇以及一群演員合力商討和配合地把劇本化繁為簡,過程毫不簡單,既要保留完整劇情,又要保留絲絲幽默感,讓觀眾們不用瞌睡!

 

觀眾演員有交流

對我而言,粵劇給我一種錯誤觀念,為何電影的出現不會迫使粵劇沒落?我一直深信是由於爺爺奶奶他們那一輩總懷念舊事物吧!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我明白自己錯誤的觀念,那種活生生呈現在眼眸裡的動感;現場聲音的膨湃震撼;還有丑角對著現場觀眾的提問引起全場的哄堂大笑,這份舞台上真摯的交流我在電影院內未曾體會得宜,這群著名的「大老倌」就帶給我這種鮮明而新穎的印象了。

 

舞台效果配合得宜

位於上環文娛中心的舞台是新式舞台,有別於傳統搭建的戲棚,新式舞台配合先進的舞台技術,不但令觀眾更為舒適,更換場次的時間亦更有效率,此外,運用先進科技調節舞台光亮度、彩度,甚至聲效管理等,都是構成這套戲不可或缺的要素。

 

幕後製作精緻用心

承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鼎力支持,一眾幕後製作功臣也花了不少心機。宣傳事務不遺餘力,透過不少粵劇工作坊及講座示範粵劇行當、唸白等,又生動地演繹了《牡丹亭驚夢》之〈幽媾〉,實在不能不讚!為配合高中生的經濟能力,票價亦十分得宜,觀劇的「初級入門者」的確不容錯過。除此之外,場刊亦經過精心的設計,有別於傳統只介紹劇情和角色的,還介紹了部份唱詞唸白以及《牡丹亭驚夢》的獨特之處。

 

大老倌新劍郎聲線雄厚

十分慶幸欣賞到一場由新劍郎飾演柳夢梅的《牡丹亭驚夢》,全曲大部份唱腔都以「梆簧」為主,這種演繹方法屬於板腔體,並沒有固定的旋律,演員是根據「依字行腔」的原則作演唱。新劍郎在舞台上打滾多年,唱腔有獨特的風格,他的聲線雄壯,更是突顯少年風骨峭峻的一面。更值一提的是〈幽媾〉的【中板下句】,十分引人入勝,實在不容錯失。

 

樂隊氣勢無邊

粵劇之樂隊,是指棚面,多採用高胡、二胡、二弦等樂器,音樂是整個劇中不可或缺的部份,筆者也是個胡琴愛好之人,平時演奏的小調跟粵劇台上的氣派毫不相同,大概是場景跟其他聲樂的配合問題吧!《牡丹亭驚夢》曲調耳熟能詳,家傳戶曉的聲樂深入民心,其次是大鑼大鼓的震撼感,節奏分明,這些都是配合演員的腳步、動作等,擁有良好的樂隊是製作一齣好劇的不二法門。

 

《牡丹亭驚夢》的粵劇欣賞的確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一眾同學們共同觀賞這種傳統文化確有另一番風味,主角杜麗娘的妝容以及演技十分精湛,另外一眾幕後人員的用心亦是我們衷心稱讚的,我們欣賞到的是高質素的劇,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劉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