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號 我是藝評人    文章類別
【演藝點選】
看中國戲曲何不看梨園戲?
文:易兒

 

現時有逾百種中國地方戲曲屬於國家級(甚或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梨園戲、莆仙戲及粵劇等地方戲。香港是難得的戲曲表演勝地,雅戲俗品,任君選擇。「康文署」主辦的「中國戲曲節」為近年香港戲曲界的焦點活動,除了熱門劇種京崑粵越外,今年邀得雲南滇劇、海豐縣白字戲劇團等地方戲來港獻藝,其中再度登場的梨園戲讓筆者翹首以待。

 

只此一家

雖然梨園戲並不是首次於香江上演,以往亦曾受邀來港演出,但畢竟它的公演機會不多(會演的亦不多),很多時更是不公開售票之演出,余以為應把握機會觀看。蓋梨園戲早於宋元發端,距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比「百戲之母」崑劇的歷史還要悠久。它亦是中國「古南戲活化石」,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遺風,有助我們了解中國戲曲歷史遞嬗。是故若有心觀看戲曲而未曾看過梨園戲者,誠遺憾也。今年受邀演出的仍是「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領軍人物是「梨園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曾靜萍女士。據悉此團不單是福建目前唯一活躍之梨園戲劇團,亦為海內外唯一之梨園戲專業團體,可算是繼承梨園古戲之唯一血脈。

 

從梨園戲看梨園史

大部分地方戲曲通常以地域命名(如廣東戲稱為粵劇),梨園戲以「梨園」為名,實屬罕見。「梨園」本為唐玄宗設立的宮廷表演機構,後世引申為戲班曲社之統稱,那「梨園戲」又是甚麼戲?考宋時教坊及民間戲班已沿襲唐時稱「梨園樂」,通稱為「梨園」,後發展成「大小梨園」三派(「大梨園」亦稱「老戲」,因演員都由成年人擔任,分有「上路」、「下南」兩派;「小梨園」又稱「戲仔班」,由未成年演員擔演),經聲腔融合,匯為「泉腔」,三派方統稱為「梨園戲」。當中發展錯綜複雜,唯已有專書論及,於此不贅。為梨園戲尋流溯源,恍如翻開一部戲曲通史,啟發我們思考中國傳統戲曲非線性的傳衍變化,很有意思。


梨園戲音樂的獨特性

對傳統戲曲而言,若說「看戲」,倒不如說「聽戲」。但由於戲曲音樂從來不是觀眾主要焦點,故此即使它再舉足輕重,我們亦很難透過平日的演出了解當中玄妙。今年「康文署」特別為梨園戲安排一場「音樂會」,頗具心思,在只有三百位的油麻地戲院中,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梨園戲之壓腳鼓、敲擊樂、四管樂器演奏及傳統經典唱段,機會難得。聽梨園戲的音樂,即讀了一頁中國音樂發展史:其音樂源於晉唐古樂的南音,以簫弦伴奏為主,並以「泉腔」演唱。它採用曲牌聯綴體,保留許多唐宋大曲和法曲。其伴奏樂器主要採用洞簫(即唐尺八)、南琶(琵琶,仿唐橫彈)、二弦(晉代奚琴遺制)、三弦及南噯等古老樂器,現代難聞這種演奏組合。常言道:無鑼鼓不成戲,梨園戲之敲擊樂風格獨特,其「壓腳鼓」極具古樸特色,它以鼓師腳跟置於鼓面以調節音量大小和音,與古老劇種莆仙戲之「石獅壓大鼓」的做法可謂如出一轍,為全國劇種少見。戲曲音樂基本上由敲擊樂(武場)、旋律樂(文場)及唱腔組成,它影響著整體戲曲之創作邏輯、戲劇觀念及音樂美學。戲曲音樂必須保持地方戲曲的性格,擇善固執。當現代化使大部分戲曲音樂走向「民樂化」、「交響樂化」,當樂隊陣容傾向體面堂皇、氣勢磅礡之際,筆者期望這場音樂會聽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南戲遺音,演出能夠回歸梨園戲精緻古樸的本質。

 

看行當顯藝術內涵

無論經歷多少次戲改和跨界實驗,余以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四功五法)依然是劇場的觀賞焦點,當中不同行當的塑造與展演,顯露各劇種之藝術底蘊。現時不少地方戲曲行當的多樣性及包容性遞減,不少劇種僅以生旦為主,愈來愈多觀眾不諳區分各行當(及家門)之異同,有時連演員自己亦不大著重鑽研自身行當的獨特技藝,大大桎梏戲曲表演藝術的提升。梨園戲沿襲早期南戲《張協狀元》的腳色分工體制,分有生、旦、淨、末、丑、貼、外七個行當,各行當對手、眼、身、法、步之規範嚴格,因此行中有「一句曲一步科」(「科」指戲曲表演動作或程式)之說。「大小梨園」之表演風格古樸,它們專演文戲,各演各的「十八棚頭」(以往梨園戲班多於露天戲棚演出,因此各自的看家劇目稱為「棚頭」),不少劇目更保留了唐戲、參軍戲以及宋元南戲之遺風。傳統劇目固然吸引,但筆者最為期待的,反而是梨園戲不同行當的藝術展演。如前所述,梨園戲整體上分為七個行當,但由於三派的看家戲不同,行當的側重亦有不同,例如「下南」以淨、丑、末、外為四大柱;「小梨園」則以生、大旦(即閨門旦)、貼(小旦)及丑為主。常聞梨園戲旦行做工細膩,又聞淨、末之插科打諢妙趣橫生。究竟各行當之唱做技藝如何精妙?且拭目以待。


梨園戲至今尚存約四十六齣傳統劇目,今年戲曲節選演的三派戲碼都是傳統好戲,像《陳三五娘》(小梨)、《王十朋》(上路)及《劉秀》(下南)等都令人期待。其中閩南經典《陳三五娘》為新舊戲迷喜聞樂見的作品,除了由「梨園戲天后」曾靜萍女士主演外,此劇的唱白保留了閩南古語音調,另據悉梨園戲版本很注意演唱語言的「現實性」,例如五娘及益春是潮州人,故演員必須以潮州腔演唱。這種「講究」的精神是劇種藝術發展的必須元素,以演活舊戲,更為梨園戲這塊「古南戲活化石」賦予更深邃的現代精神及戲劇靈魂。 

 

《十朋猜》
《大歸》
《呂蒙正.驗腳跡》


「中國戲曲節 2014」


主辦團體: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日期:2014 年 6 月 20 日至 8 月 30 日


地點: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各場地(http://www.cof.gov.hk/2014/tc/
期待度:☆☆☆☆


作者簡介:熱愛表演藝術,尤好戲曲、話劇及音樂。大學時期開始學習粵曲粵劇,現從事藝術行政工作。

照片提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