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一餐視聽的饕餮盛宴
文︰吳亞飛 | 上載日期︰2014年3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照片提供: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19/10/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改編自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艾庫曼以情感豐富,張揚肆意的現代芭蕾舞形式呈現了這一不朽的經典。在短短的兩小時內,整個舞劇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讓觀眾品味了一餐視聽的饕餮盛宴。
 
現代芭蕾舞劇似乎更加適合在摩登都市上演,當觀眾結束一天的忙碌,馬不停蹄地趕來劇場,還沒來得及平息一顆紛亂的煩惱心,立刻被氣勢磅礡的交響曲和極具震撼的視覺衝擊給奪了心神,投入到女主角充滿悲劇色彩的浪漫傳奇中。全劇分為兩條線索,安娜一邊與丈夫卡列寧享受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一邊與年輕軍官佛倫斯基苦情虐戀。在這段三角戀中,安娜從開始的暗潮湧動到激情綻放,情感一步步上升、燒灼,直到所有掩藏的矛盾都爆炸開來,面對千夫所指以及苦痛不堪的內心折磨,現實和個人情緒都跌至谷底,安娜縱身一躍,結束了苦情一生。為了表現這樣愁腸百結的感情糾紛,編舞可謂是不遺餘力,刻劃了安娜分裂的、萬般糾葛的內心世界,以及最終走向毀滅的過程。
 
在第一幕中,描述安娜與其夫的感情線索時,舞劇表現的場面的特點是奢華的,嚴謹約束的,愁腸百結的。無論是上流社會社交場景時齊整嚴謹的舞步,還是安娜夫婦深色的著裝、規整的舞蹈線條,都透露著社會禮制的約束力。而場景一轉,當結束了白天的道貌岸然,在夜晚,當安娜孤寂地躺在床上,她內心的狂魔卻似乎在咆哮,觸動她竭力衝破現狀和禮教的束縛;這些掙扎往往按捺到現狀之下,現實生活中她有嚴謹的丈夫和嬌小的孩子。慘白的射燈下,安娜身著黑色披肩獨自在雪夜中把玩孩子的火車玩具,給觀眾留下一個淒苦的身影,也為後面呈現悲劇埋下伏筆。
 
當第二幕拉開幕簾,全劇也漸臻高潮,此時的安娜已被自己澎湃的感情燒昏了頭,年輕軍官肆意的臉頰成為她一生再難以揮去的夢魘。第二幕開篇時,是年輕軍官的群舞,他們灑脫豪放,舞姿張揚,不羈的姿態處處洋溢著活力和激情。但同時,快樂和痛苦也共舞。三個人的感情糾紛也被正式搬上台面,卡列寧和佛倫斯基有了一次正面交鋒,三人造型呈三角姿態,安娜腳步快速旋轉,在情人和丈夫間游離徘徊。但很快,安娜衝破了束縛內心狂魔的枷鎖,不顧一切地奔向情人的懷抱。這一段落加劇了安娜的寂滅,在和佛倫斯基短暫歡愉之後,安娜也徹底淪陷。在表現安娜染上毒癮後的幻覺時,舞劇別出心裁,極富感染力。在迷離閃爍的燈光下,夢幻暗黑的場景襯托下,安娜在瀕臨崩潰邊緣,痛苦地掙扎。此時,群舞演員都身穿肉色緊身衣,組成球狀,利用肢體語言進行無規則的律動,彷彿無數條枝蔓從她分裂的內心蔓延而出。充滿後現代色彩的演繹手法將內心世界予於呈現,是安娜死亡前的最後火花。
 
結尾處,群舞演員扮作黑壓壓的火車頭,模擬機械的效果發出轟隆隆的響聲,奏出死亡的篇章。配樂節奏越來越緊張、乖張,眾叛親離的安娜在高台踱步,「嗚啦」死亡的汽笛吹響,終於⋯⋯她全身包裹黑色的長裙,從高台跌落。全篇落幕。
 
全劇的配樂採用了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隨著劇情的展演,配樂聲聲流轉,起伏跌宕。或是安娜在大膽追尋愛情時的激情澎湃,或是情感糾紛時候的千迴百轉,抑或是流言蜚語時的沉黯壓抑,當天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遇上文豪托爾斯泰,兩位大師從藝術的不同側面碰撞出了火花。而艾庫曼巧妙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用聲音去填補肢體語言欠缺的聽覺空白。在同一時刻,彷彿看見兩位大師共同的縱情演繹,可謂是酣暢淋漓。
 
安娜的故事已經結束,可似乎觀眾還沒有盡興,蕩氣迴腸的兩小時讓人跟隨女主角的情感波動而起伏跌宕,直到簾幕拉下,發出由衷的一聲喟嘆。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吳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