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遺珠震撼香江──評《列賓與友共樂》
文︰朱振威 | 上載日期︰2014年1月26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攝影:張志偉
主辦︰飛躍演奏香港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21/1/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飛躍香港一直以推廣室樂節目為己任,自2010年邀請香港大提琴家李垂宜出任藝術總監,首度舉辦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至今已是第五屆,一直為本港樂迷帶來高質素的室樂演奏。

 

本屆音樂節繼續由2012年接替李垂宜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擔任藝術總監,是晚演出是《列賓與友共樂:俄羅斯巨匠》音樂會,為觀眾送上三首來自俄羅斯的二十世紀室樂精品。打頭陣的是由林昭亮親身上陣,與掛頭牌的列賓(Vadim Repin)合奏普羅歌菲夫的C大調雙小提琴奏鳴曲,作品56。兩雄相遇,卻是水乳交融的合奏。樂曲中兩部小提琴時有明顯主次之分,但更多時候卻需要二人同心。兩位演奏家也在樂曲開始以頗見分別的音色各司其職:林昭亮幼細甜美時,列賓卻見粗獷豪邁,製造對比。然而兩人卻愈見走近,融為一體。在一些對決式的競奏(如第二樂章),火花四濺。此曲最令筆者賞心悅目的是兩人在揉音(vibrato)運用上如何「有所不為」──很多段落兩位演奏者那怕是演奏旋律,都只用很小幅度的採音甚至完全不用,帶來的結果是更乾淨更通透的和聲。

 

音樂會開場時,飛躍香港主席Andrea Fessler親自宣佈,加里與托比.荷夫曼兄弟因故突然離港返美,港樂大提琴首席鮑力卓(Richard Bamping)在演出前十六小時(林昭亮語)臨危受命上陣頂替加里,與列賓及木村柏加(Jon Kimura Parker)合作蕭斯塔高維契E小調第二鋼琴三重奏,作品67。鮑力卓願意臨時上陣可謂藝高人膽大:樂曲開頭就是以泛音奏出的一大段獨奏,儘管一開始稍嫌拘謹,惟漸入佳境,證明鮑力卓實高手也。老實說這個意外而成的組合給筆者一種很「港樂」的感覺:鮑力卓是港樂樂手不在話下,柏加則是艾德敦年代的港樂常客,而筆者認識列賓緣自多年前他臨時頂替Pekka Kuusisto與港樂合作西貝琉士協奏曲!言歸正傳,柏加的表現甚為特出,他的琴聲雄厚豪邁,在個別樂章如第一樂章奏得厚重黑暗,氣氛營造功力一流,而第三樂章更讓音樂聽來不寒而慄,可見他的演奏有著上乘的敘事功力,不禁希望能再聽他的協奏曲演出。第四樂章終曲三人奏得殺氣騰騰,令人透不過氣,也教人不勝唏噓。

 

下半場是港人陌生的塔涅耶夫(Sergei Taneyev)G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39。林昭亮開場前先為觀眾作簡單導聆,說安排此曲是他特地向列賓請求演奏:因為列賓2005年在DG與Mikhail Pletnev、Ilya Gringolts、今井信子及Lynn Harell合作的錄音令他一聽難忘,很想演場一睹該曲面貌云云。從他甫返回後台即隨梁喜媛重返舞台當翻譜員,可見他真的酷愛此曲,不得不借翻譜的機會在台前「參與」演出!一聽之下,確實是了不起的作品:儼如交響曲的鉅構,從旋律寫法與樂曲的佈局,均顯示了塔涅耶夫上承柴可夫斯基下啟拉赫曼尼諾夫的關鍵地位。五人奏來氣魄恢宏,震撼人心:列賓大氣的演奏自然吸引觀眾注視,而梁喜媛(Joyce Yang)與上半場的柏加同屬外向型的鋼琴家,然相比之下琴聲傾向纖細;當赫德里希(Augutin Hadelich)乖乖的在列賓背後作下把角色,賴沙諾夫(Maxim Rysanov)也穩健地在內聲部發揮;王健用厚實的琴聲自信的演奏而光芒四射。一曲既終,堂座近九成上座率的觀眾反應熱烈,令人欣慰。散場碰到歌唱家龔冬健,他大讚「一流樂手一流曲目」,這正好是對當晚音樂會的最佳註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後一直飄泊於各式文化事業:從唱片公司數據庫主任到電台客席主持到男性雜誌編輯到中學教師不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音樂總監兼指揮,同時擔任多家學校之敲擊導師及樂隊指揮。自中學起筆耕多年,樂評影評文化評論時裝鐘錶人物專訪一概寫過,作品散見於港台兩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