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戲劇試練——評《金魚之島》
文︰潘藹婷 | 上載日期︰2013年12月3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Henry Wong
節目︰金魚之島 »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5/9/2013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在評論演出前,讀者們可先閉上眼晴,靜默數秒,讓記憶回溯。

 

在人生的過程中,可曾遇上一些過客,他/她給予你的說話或鼓勵,使你在某些困擾的處境中茅塞頓開,然後讓你立下心腸下了一些決定﹖那個人,可能是你的長輩、挈友、情人,或者甚至是一些初結識的朋友。這種相遇相知,也許形容《金魚之島》男女主角:未成年的April,和宅男阿平相處之間拼湊出來的火花算是貼切。

 

劇名《金魚之島》顯然說明了金魚作為演出內的一種符號。金魚除了一向被人認為只有數秒記憶以外,還是必須在水中生存的生物。它總是被飼養,沒法在浩瀚的大海裡暢泳,仿佛只會在魚缸裡中不斷打轉。劇中的阿平和April就像魚缸裡的金魚般,雖然兩者面對不同問題,但在生活上無法擺脫一些困境。April是一位香港少女,一直渴望得到父愛,但父親總是冷淡回應﹔獨居在深圳的阿平,把工辭退後,一直埋首為己自己的網絡小說構思但一直想不到內容。

 

誠然,編劇把男女主角設置在兩個不同的情境中,欲透過中港兩地的差距作背景,但在同一天空下,兩地青年人孤獨狀態也是近似。雖然劇中April和阿平之間的相處過程仿佛存在近乎情人之間的曖昧狀態,但此劇並不是以浪漫愛情為主體。編劇把男女主角年齡和身份差異間所引發出來的誤解、矛盾、到後來了解作串連,讓男女主角在相識過程中從對方身上找回某種缺席的、或將近遺忘的一點東西,那怕遺忘的可能只是一種被關懷感覺。

 

翻看原劇本,可見編劇司文努力透過角色的行為、職業、語言和兩者居住的環境來突顯男女主角間差距,演出時亦看到演員們努力地去演繹中港兩地之間之不同。然而劇情推進的速度及演員之間的交流未能作最好配合。筆者看的是Cast A,演員不算是太流暢,有時好像各有各演、各自說對白,就算他們是互相頂撞的部份,感到多次的停頓,結果,未能呈現出角色與角色之間應有的火花。至於劇情方面,1小時15分鐘的演出中,不但需要兩位演員交待出生活中的細碎片段外,也需要他們在虛與實情節上處理角色中的關係轉變,對於新演員來說是頗為吃力﹗加上筆者看的那一場,因技術問題,金魚缸底部未能發光。結果,劇情快、Black Out 久,演出時所帶出來的張力因而被削弱了,以至令觀眾未能完全投入。

 

《金魚之島》的演員和編劇雖有琢磨的互動,但演出的佈景是值得讚賞。佈景可分拆成阿平家及圍繞阿平家的一條水道。那條水道,起初不算太顯眼,坐在觀眾席時,只是偶爾看到點點鱗光,加上主要演出都是在阿平家發生,所以視覺上主要集中在台上,直至April和阿平分別從左右舞台後方出來,在水道上走過。這時主角與水道有著微妙的對話,兩者在水道走動,就如兩尾金魚沿著魚缸游走。由實景轉往虛幻的意象處理,把這套戲鮮活起來。細小的黑盒劇場能同時呈現雙重的劇場空間,導演和佈景設計應記一功。

 

演出中,最深刻的一句說話莫過於尾聲時阿平的一聲「謝謝你﹗」,以答謝April讓他改變。一句說話,包含了感激與愛意,那不是比電視劇常用的「我愛你」來得有意義和實在嗎﹖

 

雖然《金魚之島》稍有瑕疵,但作為香港話劇團於推出『新戲匠』演出計劃第一擊的演出,其實也是有價值。無論編劇或演員都採用了新進戲劇工作者,他們當中大部份也是首次擔綱主角,在過程中能有機會讓新演員於籌備期一同成長。就如這個劇本,並不是一開始便可以搬上舞台,而是過往經過「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及「讀戲劇場」期間接收意見作修訂下而成。在表演場地缺乏的情況下,作為新進的戲劇工作者而言,暫時忘卻籌備演出前所有行政功夫,全力排練和演出,實在是一次難能可貴的試鍊﹗相信若干年後,演員們和編劇累積更多演出經驗後,回望此劇,定必會向給予指導的前輩說聲「謝謝你﹗」。


(原載於2013年12月《劇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潘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