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 用大量心思心血寫成的好劇本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06年5月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攻心 »
主辦︰影話戲
演出單位︰影話戲 »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2/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一個精彩的劇本,最重要是在角色的刻劃上,來得夠清晰、深入和富爭議性,令觀眾看戲後仍留下 深刻的印象、得到若干啟發兼可跟他人討論。筆者覺得卡文和張帆編劇的《攻心》( 影話戲製作 ) 正是 這樣的一個好劇本。


《攻心》的故事由五位三十多歲、女性、大概一年見面一次的舊同學慶祝新居入伙開始,其後當中 的寧滿 ( 鄭至芝飾 ) 因涉及師生戀而被警方指控她殺掉男學生鍾勇 ( 朱柏康飾 )。為了某些往事 ( 心病 ) 或待人處事的態度,四位舊同學對寧滿是否無辜產生很大的分歧, 她們爭吵、反面起來,不再是「 好朋友」……


面對這個故事,兩位編劇先寫出若干看似瑣碎卻充滿生活感的對白,藉以清晰地顯露角色的個性、 特徵及生活狀況,並埋下其後「五位主角 ( 包括寧滿 ) 如何面對寧滿殺男生事件?」的伏筆,讓大大 小小的戲劇衝突得以逐步浮現,例如劇首阿玉 ( 郭惠芬飾 ) 表明自己有個幸福安穩的家,便是她於寧 滿被捕後或寧滿向她借錢時顯得怕麻煩的主因;至於寧滿以「買酒」來解釋自己遲來慶祝會,不向四 位舊同學道出其學生跳樓自殺,就更使其後的戲份產生很多因不坦白而起的猜疑、爭辯。


一早把角色的個性、特徵及生活狀況刻劃得清楚,亦讓編劇可如剝洋蔥般將某些角色的表面個性、 為人逐層剝掉,使內裡較真實的一層個性、為人突顯出來,最終能令戲情的發展、調子和戲劇衝突層 面有更多變化,例如生平 ( 鄭綺釵飾 ) 於劇首看似是最關心寧滿 ,但當戲發展到中、後段,原來她才 是最討厭寧滿、跟寧滿有最多心病的人,此時筆者便想起生平之所以於劇首埋怨沒有出版商肯替她出 書,多少是她一直妒忌寧滿比自己有錢的表現。

許多戲劇作品的結尾都會有一個「結 ( 定 ) 論」,而所謂「高潮戲」往往就是擁護不同立場的人為 最終「結 ( 定 ) 論」而戰。筆者覺得《攻心》的爭論焦點定得相當好 ──「作為朋友,到底該坦坦 白白還是可向朋友作種種隱瞞?」不計寧滿,劇中的「坦白派」和「隱瞞派」剛好是二對二,到結局 時依然不見兩派轉軚及有一個表明誰對誰錯的「結 ( 定 ) 論」。對於觀眾來說,坦白和隱瞞的確各有 支持者兼難分對錯,證明宣傳單張所寫的「一切由觀眾判決!」所言非虛。


基於生平本身是個作家,全劇的結構、說故事方式便模仿小說的做法,例如將起、承、轉、合的過 程變成五個章回 ,令每個章回的重點變得更突出;不過最令觀眾感驚喜兼耐人尋味的,是有一個稱 作「敘述者」的角色 ( 鄭婷丰飾 ) 偶爾在劇中出現,這角色表面是扮演「說書人」或負責提問的律師 、警察,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戲的結尾揭露《攻心》原來是生平所寫的一本小說,換言之「敘述者」 因應「寧滿殺男生事件」而向生平、 寧滿和其他舊同學所作的提問,便變成有多重欣賞角度、討論 空間,例如可把「敘述者」視為作家 ( 生平 ) 的化身,即生平於劇中是為很多友情問題自問自答;又 例如各人 ( 包括寧滿 ) 對「敘述者」的回應可能跟其他劇情一樣 ,都是由生平虛構、想像出來。舞台 上的真真假假,看來也需觀眾自行判斷。


《攻心》不但有用大量心思心血寫成的好劇本,更有一班能融入角色生活處境、演活角色心理狀態 的好演員。當筆者聽到黃耀明跟何韻詩版的《禁色》先後在劇場中響起,便深感導演 ( 羅靜雯 ) 和負責音樂的姜達雲安排得不俗,因《禁色》的男、女版及其歌詞,就像男學生、女教師分別從不 同角度面對師生戀;《攻心》唯一的大缺點,就是掛在演區的道具鐘,該道具鐘一直跟劇中所提及的 時間不吻合,又難以令人看出導演想透過鐘上的時間表達甚麼,希望重演時能作改善!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