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寒松深刻展現角色心境
文︰何俊輝 | 上載日期︰2007年1月1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月映寒松 »
主辦︰風車草劇團
演出單位︰風車草劇團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4 - 7/1/200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有一類電影、舞台劇作品,不著眼於要觀眾追看劇情的發展及角色的背景、經歷,而是著眼於要觀 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面對某個處境時所產生的心境,即編、導衹會採用一個簡潔的故事、角色設計 方案,以便可花上大量的篇幅與心思,把場景設計(佈景)、音樂、音效、美術、服裝、化裝、燈光、 攝影、剪接、演員內心戲……等藝術元素逐一強化,使戲中用作反映角色心境的言行、意境、氣氛和 節奏更引人入勝,例子包括王家衛的幾齣電影及是次所看的第六屆華文戲劇節頭炮劇目《月映寒松》 。

 

由黃國鉅編劇、陳曙曦執導、風車草劇團製作的《月》劇,於劇首便以幾段台詞,清楚向觀眾交代 三個角色的背景,當中尤以不知自己已死的旅客(湯駿業飾)先分身為「說書人」,簡單交代自己被老 虎咬死的經歷,最能表明編劇看重的並非是炮製劇力和追看欲(否則便該為「被老虎咬死」的場面創 作多一些戲份),而是要讓「命運弄人,何不放下執著?」這個充滿禪意或執迷的主題,跟台上具體 呈現的角色心境融成一體,以誘使觀眾對自身的生活態度、做人取向多加反思,例如旅客與和尚 (梁 祖堯飾)徒手捉月亮的戲份,便用捉月亮去比喻人的心總想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可惜這種心態往往 等同幻夢或空想,正如台上那蠻有心思的月亮佈景板一樣,沒有角色可令它移動,因它自有移動的特 定條件和時間。

 

宣傳單張和場刊上都有提及《月》劇是融入了日本能劇的特色和精神,筆者沒有正式看過能劇,不 知道是次演出跟在日本看到的能劇相差幾遠;但假若典型的能劇故事,真的如編劇於場刊所指的總離 不開鬼魂、古井、從執迷到醒覺等故事元素,卻欠缺這些元素以外的另一些元素,那就使筆者擔心此 情況或會成為向年青一代或其他國家推廣典型能劇的障礙。至於「何謂非典型能劇?」,是像《月映 寒松》般將話劇或別的藝術類型跟能劇揉合在一起嗎?筆者也不知道,故希望日後可看到更多處理手 法各異的能劇作品。

 

筆者很少看粵劇或其他地方的戲曲演出,難以判斷女鬼(邵美君飾)和她的化身(男舞者王林飾)所演 繹的唱、造、唸、打是否有專業水準(唱全由邵美君負責),但不懂看不代表沒有深刻感受 ── 女鬼 那把集幽怨、憤恨、痴纏、悵惘、變幻飄忽(像兩個人先後被鬼上身)於一身的聲音,徹底將一隻留戀 人世、死不瞑目的執迷鬼演活,時而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時而又令劇場瀰漫著淒迷傷感的氣氛;至於 女鬼跟其化身在台上揮水袖、碎步遊走時,則令人深深體會到她跟自己的內心、討厭的陽間事周旋時 所釋放出的心力。

 

劇中和尚的冷靜世故與旅客的心亂如麻,在梁祖堯與湯駿業精確細膩的演技下,使整齣戲所展現的 脫俗與世俗對比,充滿豐富的層次。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