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淚盈而未落——評杜國威首齣現代戲曲音樂劇珍珠衫
文︰只零 | 上載日期︰2007年12月3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珍珠衫 »
主辦︰春天戲曲發展
演出單位︰春天戲曲發展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7 - 16 , 21 - 29/12/200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寫實而不造作,平淡而不浮誇,然而都能夠真正的感動人心──這就是杜國威先生的戲──寫的都是情。真摯細膩得叫天地都動容的情,婉轉迴腸得叫人體認到人生在世的情。他的情,並沒有呼天搶地,卻足以叫人感悟到生之何所安、生之何所為。

 

常常掛在口邊跟朋友說:我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婚姻,卻只在尋找一種「互不佔有而能相依為命」的關係。「愛,是無私的給予。」我信!卻從沒有一個人明白──直至今天遇上了杜sir的《珍珠衫》──原來世上早有知音人。

 

故事很簡單,是那種老掉了牙的調子:新婚燕爾,丈夫蔣興於戰禍期間遠行經商,臨行前贈家傳珍珠衫;一去三年,渺無音信,後更傳來軍隊陣亡被俘之消息;妻子秀娘肝腸寸斷之後,卻一天巧遇負傷逃兵丘峰,朝夕共對後互生情愫,而女僕雁兒亦對丘生暗生愛慕;後丘生復上戰場,秀娘又轉贈珍珠衫以寄深情;丘生戰場上卻又巧遇蔣郎同生共死,結為兄弟後蔣郎發現丘生身上之珍珠衫,震驚之餘同返老家,震怒大審之後終成人之美,將二人趕走並著雁兒贈以珍珠衫;雁兒與蔣郎相依數載後又於一次離亂中失散;廿年後,丘生貴為大官,重遇潦倒病困街頭之蔣郎,救之,夫妻二人更暗自決定讓秀娘跟隨蔣郎離去,長伴終老,蔣郎拒絕謂:有你們的心,足矣。

 

四位主人公情操之高,四人間關係之高,一言以蔽之曰:超脫。──超脫一切情愛之狹隘與私有化,超脫人生而有之的黑暗面──「佔有慾」。而超脫了佔有之後,四人的心又一直地相連著,以珍珠衫為記,這夥心一直感通著那夥心的脈搏奔流,這種相連,無論時空,誰也不能割斷。以人性的超脫與人心之相連互相結合,《珍珠衫》並沒有編出一個沉痛而淒美的可憐傳說,卻寫成了一瓣輕不觸地的落花,給大家一串無重的微笑。

 

翻看舊版的劇本,就讀到這樣的一段對白:「愛情係咪真係咁偉大?」「一啲都唔偉大,愛情係兩個──修正,愛情係兩個或以上既人既私事,點算偉大。」「你愛一個人,關心佢,愛護佢緊張佢,倒番轉頭你同樣希望佢關心你愛護你緊張你。你時時刻刻想佢、掛佢,你想擁有佢,你會對其他愛佢既人妒忌,呢啲就係愛情既私自,唔偉大。」...「我關心同胞關心災民,我緊張佢地,捐錢出力救佢地,都係出於愛啫,不過我無要求佢地緊張我關心我掛住我呀。我無妒忌過佢地噃!咁你話呢啲愛係咪只重施予不問收穫,係咪偉大啲呢?」杜sir對人與人之間的「情」之思考實在是深刻而獨到的,他的情是一種超越了愛情,也超越了親情和友情的情,是一種真正無私的情──當然,人要達致這種境界也絕非易事,四位主人公就是經歷了二十個寒暑的磨難與歷煉才悟出了這種超越。

 

相對舊版本,今次整個腳本基本上都以戲曲寫成,以唱詞代台詞,如此一來,則更顯其清逸脫俗,婉轉優雅,以詩一般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來呈現詩一般的人格和情操。以戲曲那種典雅之形式美來體現人性之超脫美,也以這種美來感動、打動觀眾的心。是一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美之展現。另方面,該劇也明顯刻意地嘗試將現代元素加進戲曲,例如以錄像配空台,以代替傳統搭景;而這種做法也並沒有超出戲曲中「虛實相生」之精髓,例如,戲曲中本來就有「淨場」及景隨人移的做法,而該劇其中兩場將戰場和家鄉交替於同一場上演出,就是以現代劇場之法以傳傳統戲曲之神;而錄像的使用,也使傳統戲曲添上了幾分現代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和結合。

 

相反,那班群戲演員的演出,卻叫人大失所望,甚至破壞了整個演出。在原來的舊版中,群戲演員以古今對照的形式存在,身穿時裝,說現代話,唱流行曲,這反而能夠起一種對比的作用,又像是讓觀眾聽著一個遙遠的不老傳說一樣,有一種疏離的效果,給人更大的思考空間;但今次卻作了個很大的調整,讓演員們成為戲曲的一部份,而且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部份──以人為境。不同於西方的寫實主義戲劇,中國戲曲以意境為重,言有盡而意無窮,而《珍珠衫》更大膽選用空台,以演員營造意境:送蔣郎(「離亂烽煙」)、「閏中驚變」等場口,均以演員唱曲和簡單舞蹈來營造苦苦離情、幽幽相思之意境,而終場「合蒲珠還」更期藉演員的調度營造出超脫世情、以心相報、終生不移,以致於風高節義、蘯氣迴腸之意境。

 

本來,這種嶄新的嘗試,以現代劇場之手法來簡約舞台設計,以有生命的演員來建構活的意境,事實上是能夠營造出更高遠、更超脫、更具藝術美的意象和心象;可惜的是,該批演員從唱腔、做手、以至身段功架──基本上是他們整個人的表演程式──均只停留於現代話劇的表現技巧,部份演員尚能得其形而未能傳神,而更多的卻是形神俱無,格格不入之餘,更多番破壞了戲中辛苦建立起來的感人肺腑。要明白,中國戲曲表演之精粹與動人,很有賴於演員的形體美,而形體美則講求節奏感與詩韻化,而這又植根於演員內心體驗的詩韻化,和心理節奏的朗誦化,可惜該批演員卻明顯欠缺這種心理質素的塑造,以致整個賴他們以為生的意境根本沒能營造起來。任四位主人公的演出再細膩動人,意境的詩情美被打破了,觀眾也就難以全情投入,滙擁到眼簾的淚水也往往被他們生硬的演出驚醒而竄回肚裡去了。

 

縱然如此,(先勿論高志森先生是否真心要發展戲曲藝術,還是看中了西九戲曲中心的發展機會)杜sir對於這門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和熱心卻是可以肯定的,而《珍珠衫》亦絕對是個不錯的開始和嘗試,唯望各位自命專業的年青新進也能多花一點功夫,著意提昇自己的素質,讓傳統戲曲加進了現代戲劇元素後,仍能不失其神髓,使這門悠久的藝術得以重新活化和年青化、現代化,並進一步得以發揚光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