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海闊天空
文︰李浩宜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樓城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進劇場 »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20-23//11/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 »
藝術類別︰戲劇 »

《樓城》──演香港建築;演香港房屋;演香港城市。 在進場觀看之前,筆者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樓 城》──「以樓房建造的城市」──這是導演想提醒 觀眾的,原來亦是在賣個關子。

 

箭頭,一個指出方向、前進性的符號。「進劇場」巧 妙地用箭頭連繫「進」的感覺,以及《樓城》一劇的 訊息。舞台上的佈景只有兩個「大箭頭」,未經污染 的白色給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這兩個大箭頭貫穿整 齣劇:時而是銀幕;時而是辦公室;時而是課室;時 而是幻想空間……就像劇中所提及香港人與沒品味建 築物的關係,「你說我是甚麼我也安然接受」,發展 商建甚麼,香港人就住甚麼、用甚麼。

 

第一幕出現橙黃色箭頭在銀幕穿插擁擠,台上同樣色 調的演員在急促的來回進入大箭頭裏,簡易鮮明地帶 出香港這片土地的人每天都熙來攘往,沒停步、令人 窒息的生活。以一齣約兩小時的劇來說,分段多,轉 場快,一人飾演多角,令觀眾有點喘不過氣,亦正正 是香港人的生活。

 

《樓城》共有十九個分段,若將兩小時平分十九段, 即一分段約只有六分鐘(原諒筆者是典型的現實派香 港人),內容從寮屋大火到徙置屋、發展商的投標 承判、保育問題……要探討的事情似乎過多,導致流 於表面,而且過於緊湊的情節令觀眾沒足夠時間去吸 收,覺得混淆的確無可避免,變相對整齣劇的印象不 夠深刻。

 

其中「天氣報告」一幕,陸恭蕙(陳玉蘭飾)抗衡了颱風 暴雨後不斷反問自己「Am I part of something?」 然後倒在台上長達四個分段。這個問題重重地陷入舞 台,擊在觀眾心中,亦是《樓城》一劇最想探討的問 題。在「讓時間暫停的椅」中,邵家臻(李鎮洲飾) 提到「改變速度,空間就會出現。」──這些空間出 現在《樓城》最後部份,明顯放慢的節奏讓觀眾暫緩 一下,導演顯然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觀眾思考自己到底 身在何處,究竟「自我」是否屬於自己等自身認同問 題,每天只顧拚搏的香港人是否應借暫停想想自己追 求的,花點時間,讓自己放鬆一下?

 

然而遇上金融海嘯的港人卻未必有時間真正可以改變 速度,更莫說放下工作去實行劇中提及的「放鬆活 動」。導演原意本是好的,但所提及到像深夜四出玩 滑板、辭去工作到深山研究蜜蜂等例子太遠高、太抽 離現實了,也許訪問地盤工人或一些每天為口奔馳的 打工仔,他們會有自己一套放鬆方法,可能只是很普 通的活動亦能令他們暫且放下忙碌,可能那些就是他 們的「享受生活」。有趣的是,《樓城》的舞台上充 斥著一個個箭頭,叫人前進的「箭頭」,但劇中最想 探討的,卻是叫人後退一步放鬆一下。

 

若果看《樓城》就似吃個晚餐,筆者覺得應該是自 助餐。菜色很多很豐富,只是每個人有不同口味, 並非每道菜都會吃,要選自己喜歡的才能引起共 鳴。共勉之。

 

「大專學生劇評寫作導領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2008)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商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