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發現雲的世界
文︰李慧君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7 - 19/4/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雲,總是那麼不經意地在天際遊蕩,卻又總是吸引了那麼多目光。「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詩人筆下這片雲,投影在我們的波心,成了雲的永恆形象。然而,如果把文字化為光影,會否更能體現雲的流動?

 

說的是編舞新貴黃狄文的作品《下一秒》 (What's Next) 。《下一秒》與龐智筠編舞的《案發現場》 (Crime Scene) 為混合舞劇,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最新演出。

 

發現.雲的世界

 

其實嚴格來說,《下一秒》並不能算是「舞劇」,因為它沒有一般戲劇的起承轉合、角色設定,卻以不同風格的音樂、錄像、服飾和舞蹈,把抽象的「雲」(或「雲」的概念)具象化地呈現出來。例如以五個男舞蹈員演繹較剛勁的舞蹈,展示了風雲變色的氣勢;相反,以五個女舞蹈員演繹較靈動的舞蹈,則帶出雲淡風輕的逍遙。

 

至於服飾方面,既有淺灰色的絨毛大衣,也有輕薄飄逸的純白披肩,代表了雲的不同狀態;配合舞蹈員跳躍翻騰的、模仿雲的動作,不僅形象生動,也令觀眾感到幽默而親切。

 

值得一提的是邱立信的現場音樂演奏:他的人聲及各種樂器的演繹,可謂精彩絕倫,大大提升了舞蹈的張力,以及觀眾的投入感。而且他在台上的「旁觀者」身分也十分有趣:他由始至終坐在舞台一角,看著形形色色的雲的變化,似乎舞台上的「雲」,都是他的觀望對象;而呈現給觀眾的舞蹈和音樂,都是他個人感觀世界的投影。在這裏,「雲」以一種沒有生命、客觀存在的物質被塑造出來。然而接近尾聲的時候,其中一位飾演雲的舞蹈員吊著「威也」 (wirer) ,緩緩降落在邱立信面前的鋼琴上,和他對望,然後又緩緩蕩開。這種互相凝視的姿態,形成「人」與「雲」流動的觀望關係,在看與被看的交替中,增加了作品的敘事層次,也為「雲」賦予了情感和生命。

 

事實上,雲一直飄浮半空中,只是大多數人為著種種原因,不曾抬頭細看。因此可以說,《下一秒》透過對雲的重塑,讓觀眾有機會真真正正地凝視它們,從而發現我們頭上那片天──那個屬於雲的世界。

 

即興.雲的狀態

 

當然,雲的形態有千種萬種,而且變幻莫測,要在不足一小時的演出裏充分展現,絕不容易,因此《下一秒》運用了大量音樂、錄像、「威也」等元素,令內容顯得更加充實。然而要舞蹈員掌握「雲」的肢體動作,又要他們配合各項附加元素,自然增加了演繹的難度,難怪有觀眾在演後談指出,本作品似乎不夠精密,舞蹈員的水準也比《案發現場》略遜一籌。

 

對於這個問題,龐智筠提供了較現實的解釋:由於只有一、兩天的「入台」(實地排練)時間,舞蹈員要在非常緊迫的情況下,盡可能熟習各元素的運用,令演出帶點即興味道,而無法達到精密完美的效果。

 

雖然黃狄文笑言這是自己過於貪心,希望嘗試不同元素而引起的問題,然而筆者認為,《下一秒》這種隨心、不帶明確規律的即興感,較之條理分明的敘事手法,更能反映雲的狀態──大自然的美,不就在於這點灑脫與率性嗎?

 

定義.雲的牢籠

 

正正由於雲的捉摸不定,沒有人知道它「下一秒」會變成怎樣,所以「雲」只能被凝視,不能被定義。因此,黃狄文以豐富、立體的視覺刺激,帶領大家發現雲的世界,實在比直述雲的故事,或闡釋雲的意義來得明智。

 

可惜的是,《下一秒》的末段,在螢幕投影出大段文字,述說跑步者的汗變化成雲,再由雲落下成雨的過程。這種「水循環」的聯想,無論建基於理性的科學理論,還是感性的因果觀念,都令雲的存在流於概念化、規範化,破壞了前段營造的靈動感,仿佛把漫天雲霞鎖進牢籠,煞了觀眾賞雲的閒情。

 

下一秒……

 

總括而言,《下一秒》雖說不上盡善盡美,卻絕對是一齣清新可喜的舞蹈小品。在短短一小時裏,我們發現了雲的世界;下一秒,大家會否因此愛上天際的那片藍?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除了藝評,也寫旅遊、德國文化和性別議題。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ernweh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