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
文︰郭佩欣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天鵝湖 »
主辦︰香港芭蕾舞團
演出單位︰香港芭蕾舞團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日期︰26 - 29/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芭蕾舞劇《天鵝湖》是一個家傳戶曉的童話故事,由柴可夫斯基譜曲,是淒美的愛情故事,王子愛上了被惡魔下咒的天鵝公主,憑藉偉大的愛情力量克服困難,終於解除魔咒,快快樂樂地一起生活。

 

《天鵝湖》是取材自德國的神話及俄羅斯民間故事,劇情大致是,一天,惡魔施魔咒把公主奧爾特與侍女一同變成天鵝,從此以後,她們只有在夜晚上才能變回人。菲力王子舉行成人禮的當天與朋友外出打獵,追逐天鵝至湖邊,發現美麗的天鵝公主,王子看到漂亮的奧爾特公主一見鍾情,公主告訴王子她的不幸,並告訴他唯有真誠、永恆的愛情才能破解天鵝魔咒。王子將會舉行選妃的舞會,他請公主一定要來,並會宣布要娶她為妻。舞會中,王子對各國的公主都不為所動,可是惡魔知道事情後,便帶他的女兒黑天鵝出現,假扮白天鵝公主,王子錯選了黑天鵝為妻,躲在角落的天鵝公主黯然神傷,奔回天鵝湖。王子方知道受騙了。他直奔天鵝湖,找奧爾特公主,請求她原諒。兩人激怒了惡魔,惡魔施展魔法,攻擊二人,最後二人雙雙殉情,但因為愛情偉大的力量,魔咒被解除,公主與王子終於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對於結局,不同的演出有不同版本,有的說是王子和公主最後過著幸福的生活,而有的卻以二人雙雙殉情作結。「香港芭蕾舞團」今次選擇的是以抽像的手法,含糊的把二人的影像出現於台上,沒有刻意的交代,給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提及想像空間,以舞劇的手法去表現具體的故事,實在給觀看者留下許多空間,沒有對話的交待,我們怎樣表現出情節呢?依我看,編舞在設計動作時亦相應地加入一些關於交代劇情的動作,最明顯的就是皇后一角。皇后沒有像王子、天鵝般大動作的舞蹈,她的服裝隆重,拖著長長外袍,明顯地,她的角色被設計為靜態,以身體姿態、手勢來說故事為主。所以除了皇后散發出的高貴氣勢,還有她的手部動作也要表現清晰。可是,看見她常常把手繞著面龐打轉,以表達請皇子看看各國住麗的掌相,這就是要說故事嗎?我反而認為動作頗為突兀;有必要設計這樣的皇后去交代選妃的事嗎?一般看舞劇,我們已習慣在沒有這樣具象動作下摸索故事紋路,把具象動作加入,顯得稍為納悶了。

 

是次演出據工作人員稱,舞劇是由1994年開始演出,經過多年重演,佈景和服裝設計都沒有修改,只是個別的編章舞蹈被重新編排。距離94年,至今舞劇已經十五年歷史了,除了外在的變動外,舞劇有甚麼仍然吸引我們?為甚麼十五年後還要看∕演?再者,《天鵝湖》故事本身也有悠久的歷史了,是甚麼原因今天我們還要欣賞這個故事?

 

這個舞劇於我而言,是表達舞者技巧及華麗的視覺效果,多於呈現故事的訊息,是純粹的欣賞及感受,觀者與舞者沒有建立互相提升的功能,感覺單向。這種方法對於現代劇場來說,不可說是過時,但卻欠缺時代感,現代人觀看,只能從觀看的角度出發,缺少了參與感。所以在於一個不懂跳芭蕾舞觀眾的角度,我們看見的是舞者嚴格訓練而成的整齊步伐,高難度的旋轉動作,優美得不像凡人的氣質,卻沒有生活感,是脫離現實的世界。古典芭蕾舞的世界就像歌劇的世界,她們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脾性,要融入她們的世界,你就要懂得其箇中的厲害,才能找到留下你眼睛的視點。否則,只會流於外在的觀望,欠缺內在的感受。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郭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