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桑吉加的暴風風眼中心——評「CCDC」新浪系列 那一年,這一天
文︰Jonathan Ho | 上載日期︰2009年12月1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那一年這一天 »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5-26/9/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不知道是「CCDC」的市場宣傳了得,還是桑吉加(Sang Jijid)的個魅力影嚮,筆者在未進場欣賞《那一年,這一天》前,已對這位藏族舞蹈家在港的首個舞蹈作品有一定期待。期待一窺藏人的舞蹈思維、期待一睹威廉‧科西(William Forsythe)門生的編舞幾何建構,卻料不及自台燈一亮那刻開始,筆者便被桑吉加彷如風暴般的舞蹈思維所籠罩。短短1小時30分的演出,筆者雖是安坐在觀眾席中,卻與台上舞者一樣流著汗!

 

台燈一亮,在灰白的舞台上祇見幾件白色的佈景前一羣身穿褐色舞衣的舞者在台上徘徊,有人口中呢喃,有人不停在講一些沒意義的時間,有人不停大叫自己「忘記了!」,亦有人不停開開合合佈景的一扇窗,更有人躱在台後一角……整個舞台彌漫著一片沉鬱的氣氛,然而在這一種氛圍所所籠罩之下的每一個場次,卻令人看得如痴如醉!

 

桑吉加的《那一年,這一天》另一驚喜之處是在現場的舞蹈進行的同時,配合著錄像的投射,而錄像所播放的卻是現場演出的同步紀錄!其中一場,台上的白色「窗台」以45度的傾斜以其的「牆身」作投射點,投射著一眾「CCDC」舞者擠在「睿前」僅有幾尺的「演區」中舞動的紀錄,而台後亦反映著各舞者躍動的影子,在同一舞台上,同一時間光、影、舞、錄像及現場音樂同時呈現看得目眩之際,頃刻間令人茫然自己究竟身處其中,還是在旁觀看?!

 

接著一場,桑更把這同步錄像的點子進一步延伸,運用舞台上的多個攝錄鏡頭以追蹤的手法紀錄著一位女舞者的「倒下」及急促的呼吸,或一眾男舞蹈員的「逃生」之狼狽;所有上述的場面皆立時在整個偌大的後幕上同步播出,全黑白的畫面增加了黑壓壓,灰沉沉的壓迫感。然而看一看現場的舞者蒼白的化粧,褐灰色的舞衣,目訥的神情又有何「色彩」可言?!

 

在作曲李勁松強勁節拍極是「重金屬」的現場音樂,震耳的伴奏下多場舞蹈拼圖,如楊怡孜與張藍勻兩位女舞者扭曲變形的雙人舞。黃狄文與莫嫣、邢亮分別與喬楊、張藍勻的雙人舞組合,並一眾「CCDC」男舞蹈員在台上的舞蹈「角力」……等,一幅幅舞蹈幾何呈現的同時,桑對舞蹈與人體組合的理解實在引人深思!而當中最為耐人尋味之處,竟是在桑這套全場充斥著、累、倦、怠、迷、痴的主題。一片灰、白、陰、沉的色調中,而每位舞者皆在扭曲變形的舞蹈間面帶慼然愁緒下,卻令人看得如此目不暇給、沉醉不已!

 

綜觀桑吉加「那一年、這一天」,短短1小時30分的演出,卻足令台上的舞者並台下的觀眾經歷一場心力疲累的夢魘!難怪在舞者謝幕時,觀眾們也鬆一口氣!

 

當筆者問及「CCDC」有關編舞桑吉加對此舞碼的創作理念時,桑只肯透露這是關於「記憶」的作品。

究竟這舞碼要呈現的是「記憶」陰霾籠罩的境況,還是如佛家所言,此乃「業力」牽引的寫照?則任憑看官各自理解。然而,不論是桑無意間籍此作品滲露佛理玄機,還是有意營造「記憶」的夢魘也好,桑對編舞藝術在張力的鋪陳,節奏的對衡,以至氣氛的營造方面,皆令人彷如臨涯觀浪震撼不已。若與其師威廉‧科西純數理邏輯的幾何建築相比,則桑的作品較多人點文人懷抱,一點佛理禪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釋迦世尊、霍達昭、Phillippe Gaulier 學生,達賴喇嘛、蘇軾、Leonard Bernstein Fans, 人材培訓與品牌形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