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三角關係下的美與盼
文︰Julian Chan | 上載日期︰2003年3月6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光明頌 »
地點︰聖約翰座堂
日期︰5 - 6/12/200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不一定要在最現代化的音樂廳裡演奏,或者正襟危坐地傾聽的音樂會,才堪稱好的音樂會。因為,音樂會終歸不是為了讓樂手炫耀技巧,也不是讓聽眾標榜自己的階級地位和修養層次,而是讓演奏的、聽的、作曲的,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進行三位一體的融匯及心靈的交流。這也是音樂最終極的目的和偉大之處。十二月五及六日,瑞典之聲室樂合唱團 (Swedish Voice Chamber),聯同香港城市室樂團,在中區沒有現代化劇院設施的聖約翰座堂所舉行的,以瑞典光明節 (Lucia Festival) 為主題,名叫「光明頌」(A Celebration of Light) 的音樂會,正正體現了這種真善美的「音樂三角關係」。

 

音樂會以夏邦泰 (Mar-Antoine Charpentier 1634-1704) 的「謝恩讚美頌前奏曲」(Prelude to Te deum) 拉起序幕,音符牽引人的神思飛越時空,從廿一世紀飄進中古歐洲。然後,燈光熄滅,座堂外隱約傳來遊行隊伍的頌讚——

 

Saint Lucia, mirage of clearest light !

 

Let thy fair glow pierce our dark winter's night ……

 

穿上傳統服飾,手持蠟燭的瑞典之聲室樂合唱團團員,在戴上蠟燭冠冕,裝扮成露西亞的女團員的帶領下,魚貫步入座堂,踏上聖壇。合唱團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以精確的音準、節奏及嫻熟的默契,清唱了好幾首瑞典及英國的聖誕歌,將溫馨和暖意送進每一個心坎,將音樂會推向高潮。

 

緊接著的演奏部份,分別安排了巴赫、韓德爾、莫扎特 …… 等名家專為聖堂唱頌而寫的教堂音樂。充滿宗教喜悅與崇敬的族律,瀰漫典雅氣息,偶爾錚錚錝錝的古鍵琴聲,聖約翰座堂的歌德結構,彩併玻璃窗,一一和諧又脫俗地結合,使人彷彿身處聖潔無染的空間。

 

聖露西亞,在飢荒中把食物帶給饑民,甚至將嫁妝全部贈與窮人,從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少女,一個被埋在早期教會歷史裡的動人故事,一個瑞典人認為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徵,每年十二月十三日必然大事慶祝的傳奇,此時此地,在當下擾擾攘攘,千瘡百孔,通縮和失業情況嚴重的香港,在見證香港百年盛衰的聖約翰座堂裡,在聖露西亞冠冕上象徵溫飽、光明和希望的燭光下,託作曲家表達人類企盼喜悅、昌榮與樂土的樂章,重現眼前,的確別有一番滋味!一個好的音樂會,又豈只提供膚淺的視聽官能滿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Julian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