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爭妍 名劇競秀
文︰塵紓 | 上載日期︰2011年8月12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世界文化藝術節)
演出單位︰上海越劇院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17-20/1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越劇從百多年前在其發祥地浙江嵊縣的民歌小調,發展至1920年第四度勇闖上海才站得住陣腳而逐漸奠定基礎,以及經過隨後幾十年各派名家苦心經營,為我國戲曲取得令人十分鼓舞的成就。

 

相對於享有「諸劇之母」美譽而講求尺寸拿捏的崑曲,以及幾乎盡集戲曲精粹而嚴守法度的京劇,越劇所背負的文化包袱,確實輕省得多。年紀輕,居然是越劇的獨特優勢。越劇從不過度囿於程式,形體上不講究京崑的台步,裝扮上捨棄了傳統的貼片子,服裝上棄用容易反光的大緞子,而採用性質輕柔亮麗的紗與綢緞,追求顏色調和,處處凸顯素、淡、雅。如如此一來,越劇毋須緊從傳統的戲曲,而可以另闢蹊徑。

 

與京崑等大型劇種一樣,越劇具備各式的戲曲元素,而且可以按其所需,適度擷取,靈活運用。扼要而言,賦予越劇強大生命力的,始終是它特有的裝扮美、曲唱美,以及演員美。越劇演員的頭飾、化妝、穿戴,合而構成一種整體美。越劇的唱腔板式,算不上繁複,而且是吳儂軟語,容易入耳。即便是絕少涉獵戲曲的觀眾,只消聽上十來分鐘,就可以初步掌握箇中的旋律。

 

「不許台上有白頭」,似乎是越劇舞台殘酷而現實的規律。台上的演員,除了演老旦、老生之外,不管是男演男、女演男抑或是女演女,無不青春俊美,體態纖巧,容不得遲暮老態。因此,演員美早已成為越劇的獨特標誌。

 

如果只准從越劇甄選一個最具代表的劇目,《紅樓夢》絕對是不二之選。此劇足以獨步梨園、睥睨其他劇種,是因為劇裡寶、黛二人的情情怨怨,最適宜以越劇的表演手法演繹。抒情的曲調、優美的唱詞、動人的旋律,感人的歌唱,是越劇《紅樓夢》的最大優勢。早年經由徐玉蘭、王文娟豎立典範,近年續由徐王兩派傳人在乃師的成功基礎上,透過舞美、燈光及配樂等方面,為此劇添采增華。今天舞台上的諸般物事容或有所改變,但劇中的兩個著名唱段,即黛玉所唱的[弦下腔]:「萬般恩情從此絕,只落得一彎冷月葬詩魂」以及寶玉所唱的[弦下腔]:「金玉良緣將我騙,害妹妹魂歸離恨天」,始終卓然傲立,聽者無不扼腕動容。

 

深具王派唱腔特色的,豈僅是《紅樓夢》?王文娟在《西園記》所唱的[尺調腔],尤其是那句「妙手回春傳書信」所用的長拖腔,盡顯王派的獨特風格。另一方面,女老生徐天紅在此劇中以[慢中清板]唱出的[尺調腔]:「這婚姻事,為父自有巧安排,定將你另配一個才比子建、貌似潘安的如意郎」,則具蒼勁特色。

 

相對於《紅》、《西》兩劇,《梅龍鎮》與《韓非子》都屬於近年的新編劇。以本質論,這兩齣新劇迥然各異,前者是一齣通俗流暢、述說皇帝獵豔的風流喜劇;後者是一齣亂世愛情與冷酷政治交織的嚴肅悲劇。然而,兩者相同之處,是劇中的男主角,演正德皇帝的范派(范瑞娟)名家章瑞虹以及演韓非的徐派名家錢惠麗,都必須衝破窠臼,超越自己流派的框架,開拓新的領域。

 

范瑞娟所創的范派小生,擅演梁山伯、焦仲卿、許仙以至韓世忠、文天祥等不是純良率直便是忠勇節烈的人物,要章瑞虹演一個不甘困於深宮而欲外出玩耍的不羈皇帝,在做表唱情來說,都是大考驗。

 

同樣,徐派小生錢惠麗演慣了寶玉、張珙(君瑞)、王玉林等溫雅有餘、陽剛不足的公子小生,要轉而演繹法家韓非子這種「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史記》卷六十三)的鐵錚錚漢子,實在是莫大的挑戰。

 

越劇既然在現代化進程享有各項優勢,實應多編新劇,不斷開拓。作為流派的傳人,章、錢等現役演員近年悉力嘗試新劇,當然值得支持。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藝評人,活躍於戲曲、音樂及戲劇評論,專欄作家;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董事兼專業會員,並歷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撥款審批員及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