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死
文︰Obi | 上載日期︰2010年10月2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想死 »
主辦︰7A班戲劇組
演出單位︰7A班戲劇組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日期︰15 - 17/10/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想死》是一個有關刑罸的故事,編劇一休做了不少資料搜集,將刑罸的發展以黑色幽默的手法為故事揭開序幕。《想死》故事構思十分有趣:一名死囚被判餓死,而施刑者則要看著對方餓死。劇中死囚原是古惑仔,但只是一個無膽甚至善良的古惑仔,一直在浪費生命;而施刑者原是醫生,以救人為工作但因犯錯而被安排行刑。二人的背景為其處境帶來矛盾,而兩人的對立身份亦充滿衝突。可惜現時故事未能將這些矛盾推至極端,心理變化以至兩者衝突亦不算多,白白浪費了這個滿有潛質的構思。

 

說這個故事充滿潛質,因為一名施刑者與被施刑者困獸鬥一般的格局,兩者的心理狀態最能引人入勝,而過程亦往往可以將人性的至醜表露無遺,從而探討生死,例如:施刑者與被施刑者可以因困局而互相虐待,死囚可以由不想死,發展至以各種方式自殺,長痛不如短痛;施刑者亦可以由希望對方早死(自己工作便完成),發展至為對方打針吊命,延長其痛苦……二者的衝突能為劇情帶來無限可能,並能從不同角度探討死亡。但現在簡單的取向:死囚不想死,而施刑者則無奈地忍痛執行工作,令故事顯得單薄,縱使後來發現施刑者自己也在接受刑罸,仍未能增加戲味。

 

《想死》除了兩位主要角色外,尚有一名類似說書人的「樂師」,既跟角色對話,更作現場伴奏和演唱。這個設計讓觀眾更容易瞭解角色,因為可以由「樂師」直接請角色說出感受;然而現時「樂師」的台位略為突兀,那位於演區後方面向觀眾的位置實在尷尬地搶眼。作為一個不應該真實存在的個體,若能置旁邊背向觀眾,效果應該更自然。此外,現時「樂師」對故事點題式的批判實在太多太白。減少這樣的說教,讓觀眾自行判斷,效果會否更好呢?看得出編劇對生命的正面評價,和對現實中輕賤生命事件的不滿,但反覆點題實在喋喋不休。劇中的古惑仔羞澀地說出十八歲叫雞的經歷,回看今日社會,十六歲產子埋嬰屍山頭,這才是血淋淋的現實。劇中這樣「脫離現實」的古惑仔,與真實社會的距離大得令人失笑。

 

整體演出而言,舞台設計、燈光、現場伴奏,以至三位演員的演出也有水準。只是談生死實在不易。生命有光明亦有黑暗面,要探討生死,不能不先對生命有深刻和全面的體會。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