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中的種族想像
文︰梁展慶 | 上載日期︰2011年5月20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威尼斯商人 »
主辦︰中英劇團
演出單位︰中英劇團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30/10 - 7/11/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在後殖民時期的香港由華人演員演出一個頗為「原汁原味」的莎劇(佈景、服裝、對白都顯得忠於原著),在看之前、在劇院內和看之後,我都不斷在想其中的意義。當然我不想過分閱讀,也不要求劇場演出必定要有社會意義,但因為這個戲本來一直有著是否反猶太人的爭議,促使我閱讀時常常反思其中的種族/殖民主義。

 

「中英劇團」的演出其實十分平易近人,將莎劇以有趣的對白、演員幽默的演技和動作呈現觀眾面前。正正因為想取悅香港觀眾,有些情節就隱藏了種族主義的影子。戲中角色除了舒埃樂、謝惜嘉、摩洛哥親王和他的兩個侍從,全部都是意大利白人,而這些「少數族裔」就被塑造成白人眼光中的族裔定型。摩洛哥親王求婚的一幕中,他成為一個以武力為榮、好勇鬥狠、不解溫柔及不懂(歐洲)禮儀的人,甚至以嘲笑他跪拜上天的動作來定型非洲人的拜物主義的「落後」思想。舒埃樂的塑造就更加顯出猶太人的負面形象。雖然戲中舒埃樂那段反問猶大人和基督徒是否有分別依舊存在,但角色外形的塑造在「後911時期」就很容易以拉登那種中東恐怖份子的形象來理解,特別是他那個雙手向天雙腳向外、得意忘形的舞蹈來慶祝雁冬寥的不幸。戲中絕口不提也沒有任何提示當時威尼斯社會對猶太人的歧視,如禁止他們擁有物業的法律,如非讀了場刊觀眾大多不會知道。因此戲中只會引領觀眾同情雁冬寥,而不會理解甚麼社會環境促成猶太人以借貸收利息這種當時社會認為不道德的生意為生,更不會同情經常在戲中被人吐口水侮辱甚至腳踢的猶太人。這種論述將華人觀眾放在白人那一方,彷彿在劇場那三小時我們都忽然成為了「高尚」、「慈悲」的意大利白人,而忘記了我們其實也是所謂「有色人種」的一員,甚至曾經經歷殖民者的壓迫。當然,其實在劇場外香港社會也不乏對南亞裔人士、東南亞外傭的歧視(或視而不見他們的貢獻和困境),更不要說對同是華人的內地人的偏見,創作者沒有想到戲中種族的問題會否反映這個社會現象?

 

「聽古唔好駁古」我是知道的。可能會有些種族主義者走來說我的評論扼殺創意,左反對右投訴。我並不贊成「政治正確」,我想說的是:如果創作者並非想說一個種族主義的故事,其實也要對這些權力關係有認識,否則很可能會說了一個自己並不認同的故事來。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