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膽後顧的舞蹈匯演:中國舞蹈向前看——節目二
文︰陳雅思 | 上載日期︰2011年3月2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28 - 30/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曹誠淵先生於推動兩岸三地的藝術發展委實不遺餘力,除了「廣東現代舞團」的「香港平台舞蹈交流計劃」構建了一個完善平台,主辦香港藝術家的演出,讓他們能以有限資源打開國內嶄新的演出空間並建立網絡外,「城巿當代舞蹈團」亦在其統籌下,積極發掘兩岸三地的年青現代舞者,並於2011年之始一連三日在香港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策劃名為《中國舞蹈向前看》的匯演。

 

筆者因時間所限,只能觀賞「節目二」的作品集。在擁有共同的中華文化根基之下,是次匯演的舞者都是獨立於任何重要舞團,以致每個短篇作品綻放的面相多元,各有特色。

香港的蔡嘉樂既編且演《中了藝術的魔》,運用現場樂隊演奏,不單呈現出舞者與樂師、音樂等有機的互為影響,亦簡單而有力地建構了夜店鬥舞的環境。兩位舞者都擁有優越的身體條件:很高的柔韌度及靈活度,亦有很好的肌肉線條,故當中一節赤膊演出配合樂隊演奏時,盡顯藝術魔力與舞者身體張力的相互作用。作品運用單、雙人舞組合得宜,但後段略嫌重複,未免削弱可觀性。

 

同樣既編且演的林素蓮在《喃喃》中充分發揮下盤的踏步與律動,其舞步與地面所產生的關係亦相當有感染力,燈光運用亦簡約有力,惟作品層次感較少,而服裝亦未能輔助作品發揮。

香港編舞梁弘卓的《那一天》選用了為人熟悉的貝多芬《月光鳴奏曲》以烘托作品中呈現的那段離開了但未能忘卻的感情,燈光亦著力營造氛圍,可是剪裁似未能深化延伸意念,亦未能充分利用《月光鳴奏曲》獨特的意境。或許為強化表達,作品尾段加插了兩位舞者的獨白,卻反而將意象單面化。

 

南寧編舞黃純軍的《把我帶到水邊》亦選用了大家熟悉的古典音樂: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不同的是《把》與曲目對話:多瑙河變成溝渠,在溝渠蓋下的燈光圖案間,一眾舞者不再化身為藍色河水,而是有時純淨如白,有時污衊如黑的溝渠水。曲目亦重編混入音效,人性化的水分子起初竭力逃避污染物,到自身被污染後卻把污染擴散,甚至作勢拋到觀眾中,別具黑色幽默。《把》以當代視界重新閱讀並拆解古典音樂,頗有思考空間。

 

濟南的柳寧及王琭婧所編舞的《一個關於渴望的夢》,盡顯創意。《一》將一個如平面大電視的「公仔箱」放置在鏡框式舞台中,把三維的空間塌縮成二維,令舞動範圍局限於箱內,並透過裝置把捲簾拉上拉下以模擬鏡頭效果,一時男舞者只現手腳與女舞者上身共舞;一時二人在箱內站著,但見上身在床上睡著,趣味盎然。男女駕車互搶呔盤的一節更見舞者肢體動作準繩之餘亦奔放流暢,動作的剪裁與聯想令人拍案。末段投影出藍天白雲為收尾,稍為過長之餘亦不免突兀,有點可惜;而「公仔箱」偶有「穿崩」,如能優化裝置則更佳。

 

廣州編舞何其沃的《露西》後現代感強烈,作品透過肢體動作,呼吸節奏,聲線、歌唱以至歌詞語言的解構,探索劇場與一男一女兩位表演者的關係。台上藉著不同符碼拼湊,以壓抑解放詮釋兩性間的情慾關聯。不論成熟度以至完整性,都可見《露西》已達一定水平。

 

《蝸居》以三個男生的宿舍生活為題,三位舞者的默契非凡,合作無瑕,肢體技巧亦很扎實,整體節奏流暢,賞心悅目。

 

《中國舞蹈向前看》不僅讓兩岸三地的舞者相互觀摩,更重要的是讓年青藝團或獨立藝術家省卻許多行政事務而能專注於藝術表演創作之中。匯演亦讓人特別感受到中國內地現代舞的發展步伐快速和前瞻,甚至比香港有著更多意識形態的探求,更具實驗性的嘗試。若要說是次策展美中不足之處,或許未能有力地概括未來中國現代舞的方向,而單以《中國舞蹈向前看》為題吧。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