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看《DIVA先生》當中劇場與觀眾的關係
文︰星池 | 上載日期︰2012年4月1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林澤群實現劇場
演出單位︰林澤群實現劇場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5 - 8/4/201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觀賞《DIVA先生的華麗戲劇教室》重演,命名「Encore」,再度看到林澤群在台上揮灑自如的演出。當中談及的戲劇詞彙和理論,能夠淺出但未算深入,大概在「教室」此設定下,以「DIVA先生」這個角色,向心中DIVA致敬,讓劇場與觀眾建立一種特別的關係,才是其創作目的。

 

DIVA是歌劇首席女主角,才華橫溢兼能呼風喚雨。DIVA先生的服裝及化妝造型於是極盡華麗,不惜換一套戲服出來宣布中場休息,是次重演,更新縫華衣,只作完場後與觀眾拍照之用,盛載了一種DIVA的風光氣熖。現今,DIVA不是女性的尊稱,已是男女通用,因此,林澤群創造的DIVA先生,沒模仿任何巨星,平頭髮型可見他沒刻意扮成女士,有意超然於性別及標籤之上。相較之下,在間場的訪問片段中,某演員戴上金色長髮,便顯得突兀且捉錯用神。

 

有觀眾,有人在觀賞,戲劇才會存在。DIVA本身需要觀眾景仰,觀眾願意愛慕DIVA,而此劇是在「教室」的氣氛下發生,無疑拉近了劇場與觀眾之間的距離。DIVA先生在劇中不時與觀眾互動,嘗試令他們不再沉默,會邀請他們上台成為表演一部分,或甚於開演未足二十分鐘,嵌入一個座談會,營造一個打破觀眾和演者的牆壁。此外,演者與現場伴奏的鋼琴師及後台的燈光音響控制員,亦偶然有默契的互動。縱使,表演者仍是主導了整個演出,觀眾依舊安坐在席上,但觀乎現場的反應,觀眾是極為投入劇場當中,使劇場與觀眾建立一種非傳統固有的關係。

 

今次重演,DIVA先生此角色不只一次提及自己演喜劇較林澤群出色,甚至聲稱林澤群就坐在觀眾席,且做出「遲些電話聯絡」的動作,可說是喜劇效果,也像表明站在台上的是DIVA先生,林澤群本人已躲進角色裡。不過,臨近尾聲,DIVA先生娓娓道出一封親筆書信,內容摻合膾炙人口的經典歌詞,向心中愛慕的殞落巨星表達敬意及懷念的時候,觀眾注視著台上的DIVA先生,DIVA先生亦成為觀眾面向敬愛的眾DIVAS,林澤群恍若悄悄從DIVA先生之中略為浮現,帶著當演員的不安全感,像希望觀眾也能在心中記住自己。他將此劇送給景仰的偶像,亦把演出獻給觀眾,呈現創作目的。

 

全劇分為「The Entrance」、「Acting」、「Movement」、「The Exit」等課節,其中一節是「Comedy」,談及現實中的生活逼人,以及社會的荒謬,不少觀眾進入劇場難免但求簡單大笑。劇場演出,包羅萬有,種類可說是繁多。劇場始終是要與眾同樂,不應遠離社會本土,不該遠離觀眾需要。當然,觀眾也要有提升觀劇水平的想法,這是相向的。至於此劇,沒有探尋深層的大道理,卻在給予觀眾豐富娛樂之餘,在觀眾心內濺起一些遺忘的感覺,連接起生活,使劇場順利和觀眾作出重要的溝通。

 

劇中有一場,響起〈夕陽之歌〉,DIVA先生緩緩地一級一級步至上層的出口,令人憶起梅艷芳在最後演唱會,穿上如白色婚紗的歌衫,走上長梯離開。還有,錄像播出Whitney Houston的樣子等情景,使我腦中浮現不少畫面,記掛起心中的DIVAS。究竟當年是怎樣,今天又是何境況。

 

戲劇落幕,DIVA先生現身於前台與觀眾拍照留念後,觀眾離開劇場,在回味當中片段,或是被觸動而想起心底喜愛的DIVA之時,這樣,劇場就會留在觀眾心中延續下去。正是此劇這樣的題材及設定,劇場和觀眾才出現如此明顯而特別的關係。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用文字把欣賞的演出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