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探索之旅《尋親啓示:探訪由此路進》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21年6月2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第49屆香港藝術節
地點︰大館
日期︰網上參與期間:29/05/2021-20/06/2021;現場參與場次: 14/06/2021(3-4pm & 4-4:30pm), 20/06/2021(3-3:30pm & 4:15-4:45pm)
藝術類別︰其他 »

網上活動在疫情期間成為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尋親啓示:探訪由此路進》就是創作人因大眾在千禧年間流行的網絡交友平台上,引發靈感而育成的藝術作品。在大館的網頁上大家會看到這個節目宣傳內容寫上「創造、扮演、互動的自助式網絡劇場演出」,參加者並不是一般坐在劇場內欣賞表演的觀眾,而是真正的「玩家」,既是編劇,也是演員,同時亦可表達真實的自我情感。

 

首先,參與整個實驗劇場的體驗大約需要兩至三星期不等,劇本的內容豐富與否,則視乎玩家本身有多活躍的開始。題目既然定為尋親啓示,玩家當然要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來設計尋親啟事,在有關網頁上先註冊一個賬戶,透過節目的製作團隊和藝術家預先設計好的格式版面,提供尋親的資料,包括標題、尋親者的角色、需要尋找的角色特徵、尋找的理由等,待版主審批通過後便會刊登於其版面上,吸引其他人來應徵做自己的虛擬「親人」,這樣才可以成為劇情的開端。無論你是刊登啓示的尋親者或是回應啓示的應徵者,雙方都是此實驗劇場的玩家和演員,對於新手來說其實是一個頗複雜的遊戲。要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除了作為尋親者的玩家在創作過程當中有沒有表達明確的方向外,給予應徵者足夠的角色扮演空間也是重要的一環,例如有些啓示不是尋人而是尋物,應徵者該怎樣回應才可進行下去的確會令人摸不著頭腦,因為最終若要完成見面的過程,應如何扮演那些物件好像一張卡或一條蛇,有些甚至是一首歌或一大堆「火星文」,一看再看也難以配對起來,這些雖然是玩家在發揮無窮創意希望增添玩味,但同時亦增加難度並產生了一些落空的啓示,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會感到既好笑亦無語。

 

玩家們風格各異,但要設計一個能夠吸引人注意又可以成功配對的尋親啓示實在是不容易。由於這個實驗劇場沒有限制每個賬戶可以刊登多少個尋親啓示,所以有些玩家包括筆者本人為了能夠進入劇情的下一步都千方百計設計多個吸睛的標題和較容易配對得上的故事角色令願者上釣。在此成功需要花上時間的努力、運用文字設計角色的技巧和作為虛擬人物的運氣,然而無法控制的範圍也很大。在網頁版面設計和電腦技術配套方面,開始的兩星期是負評的,除了佔據大部分時間摸索這個網頁的系統,還有整個尋親遊戲的規則並沒有很清晰的指引。玩家需要不斷跟版主溝通和詢問有關過程,例如尋親者有人應徵了其尋親啟事後,下一步要怎樣做也不太清楚,詢問版主才知要告訴對方的賬戶名稱去開啟私訊功能,同一個帖若有兩位應徵者,卻只能夠選擇一位私訊,要是覺得不適合再要通知版主取消其私訊功能後才可跟另一位開啟私訊功能,在此限制下會令等待的應徵者減低了嘗試繼續應徵其他帖的意欲,加上版面設計的限制也令玩家感到混亂,尋親者若刊登了數個尋親啓示,有回覆的所有應徵者即使是來自不同的帖,對話內容也會顯示在尋親者的同一個回覆版面上,每當尋親者要回覆其中某位應徵者,便要返回主目錄找出自己那個需要回覆的帖再進入私訊版面,可是不能獨立閱讀單一應徵者的對話内容,稍一不慎這是最容易令玩家回覆錯誤的訊息。幸而在大館正式見面日的前三天終於調好獨立私訊的版面,但以上混亂的過程每天經歷數次,電腦技術上繁複的程序簡直是考驗玩家的耐性和恆心。

 

經歷數星期的網上平台活動後,最終來到大館上演尋親的一幕。在網上與成功配對的玩家約好時間出現在大館的探訪室,工作人員會安排玩家在進出探訪室的沿路上戴著眼罩,保持神秘感之餘也是避免在途中碰到配對的玩家, 雙方在獨立的小空間內有一塊電子螢幕、一部變聲器和一個電話聽筒,玩家可以選擇自己的聲音和矇面的電腦特效,雙方有15分鐘的時間對話,可以繼續演尋親的故事,也可以隨意聊聊天,對話時螢幕上會出現一個表示好感的鍵。玩家如果對「親人」有好感可以按一下,螢幕上便會出現一個芒果圖,最終決定見面的話,工作人員會送一個真實的芒果給玩家,然後指示雙方拿著芒果在大館的芒果樹下與「親人」見面,這就是劇情成功的完結。當日在大館的整個尋親過程會有工作人員跟隨錄影拍攝,即時直播在大館的大屏幕和社交媒體上,劇終時也會接受大會採訪,玩家們會感受到自己像演員般的工作體驗,是其另一有趣的部分。

 

總括來說,此實驗劇場的吸引力在於玩家們對於整個遊戲過程的好奇心,等同於平常觀眾追看一套劇集時的態度,其預想的結局和實際情況有否落差是無法預測的,相對而言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空間可以很遼闊,但實際應用在此劇的網頁設計技術配套方面需要再進一步改善,讓參加者可以在清晰度較高的指引下更容易運用。這次體驗若撇除網頁上的不便之處,本來會是一場很有意思的遊戲,值得欣賞的是藝術家有挑戰新創作的勇氣,同時亦保留著充滿懷舊元素的心意,而筆者本人則最愛這個以芒果相認的結局,很適合在炎炎夏日的劇場上演。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