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一劇的評論
文︰蔡國強 | 上載日期︰2020年1月2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病房》(攝影:Henry Wong)
節目︰病房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2/11/2019
藝術類別︰戲劇 »

《病房》是齣獨腳戲,只有女主角張童(張紫琪飾)和躺在病床的兩位男主角(吳家良和蔡溥泰飾演阿童的未婚夫郭世興)。

 

世興因意外昏迷在病榻上,阿童自此不時到病房探望。這三十年的探病旅程,阿童彷彿仍以為世興在跟她對話,聆聽她的心聲。

 

六四事件的發生,阿童跟世興分手,其後與小學時的同學結婚,高齡生了女兒,丈夫「炒燶」了股票,最終離婚了,這種漫長的人生經歷,似乎最令她寬慰的,是在病房裏對著世興訴說。

 

她回憶著過去跟世興的親密關係——兩人躺在床上,世興的被窩貼在她的臉上。世興愛讀《金瓶梅》、吸煙和愛看哲學書。遇上示威,他會帶阿童走在前排。世興躺得久了,需要換腎,阿童願意捐出腎臟。她給世興按摩雙腿,鑽到病床上跟他一起睡。

 

圍著病床的布幕和牆上白布成了投影字幕的屏幕。探測心跳的起搏器,也在布幕上顯示。觀眾的左方是病床。右邊是另外多個阿童經歷的場景。

 

阿童是老師,服飾打扮,也是恰如其分的,沒有甚麼太大的變化,只是她年紀較大了,步入中年了,服飾也會是更加大方樸實。

 

不是演後謝幕時,有兩個男主角出現,觀眾似乎也未必知道躺在病床上的男人轉換了。這是導演刻意的安排,這是合情合理的。

 

阿童三十年的心路歷程,就只有世興一個人知道,就只有他離世後,才能讓阿童真正的放下和釋懷。

 

此劇的一些情節,似乎並不合常理常情,例如:阿童一走進病房,就不停的說話,有時候還說得很大聲呢!病房裏不會有其他的醫護人員進出嗎?她怎可能或怎會爬到世興的病床上?是否為了遷就場地的空間呢?為甚麼不在床的旁邊放一張椅子,讓探病的家屬或朋友坐呢?

 

漫長的三十年過去了,阿童亦跟丈夫離婚,世興衰弱的軀體也停止運作,這是阿童的解脫。編劇在文本中寫了一句:「失去比擁有來得實在。」這話有點令人費解,失去的亦未必是自己曾經擁有的呢!

 

劇中有一段錄音,是日文版的〈千千闕歌〉,若你問,為甚麼不用廣東話版呢?這定是因版權關係,播放原創者的歌,版權較易處理。

 

「香港話劇團」的藝術總監陳敢權博士說,這是李偉樂先生(編劇)的「考牌之作」,作為一個新晉的編劇,這劇本是合格的。他(李偉樂說「願平安歸善良的人」)也是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才會寫出富情感、重人情的作品。

 

編劇是已婚的人,對於男女間親暱的行為和情話,他是可以很真實地寫出來的。

 

畢竟筆者不是血氣方剛之年,對於愛情故事已沒有多大感覺。整體的說來,對於年青人,這劇也有其可觀性,我也會給編劇六十分,合格的分數。

 

談到導演和佈景,是導演刻意用兩個人分飾早期的世興和晚期的世興,這是合情合理的。至於佈景和燈光,也做得很好,把另一些場景,就在觀眾的右邊呈現,而一些旁白,就以有顏色的文字,在布幕上交代。

 

作為一個視障人士,沒有口述影像的輔助,只能看少一點,聽多一點。兩大接收信息的器官,少了一半,這也是無奈和沒法子的,但知多一點,總好過知少一點。多一次感悟和體驗,對於殘障人士來說,也是好的。人家有一百分,我只有五十分,這又有甚麼關係,我就是有看過,一次難以言喻的經歷。祝願所有身有殘障的人,把握附設有「通達專場」的藝術表演,好好欣賞,好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蔡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