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號 舞台攝影的哲學與美學    文章類別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舞台攝影這件事很有趣,在未有錄影記錄以前,攝影與文字是我們想像表演藝術的憑藉;在劇場這個在當下行進的過程,攝影的一瞬如何記錄時間?彷彿是互相矛盾,但攝影這個媒介,本身就超越了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瞬間的確有這種力量,或加上攝影者有這種穿透演出的閱讀能力,一刻足以說明一個演出的精神。本期專題「舞台攝影的哲學與美學」,源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剛獲得民政事務局第八輪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項目計劃資助」,開展為期兩年的「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記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計劃包括選輯和數碼化六位本地舞台攝影師的舞台影像(排名不分先後包括:謝明莊、關本良、張志偉、曾文通、阮漢威,與及已辭世的陳德昌),成果將包括網上資料庫、展覽、講座、工作坊和出版等。

 

我非常期待這個計劃。這是我在過去兩年前往歐洲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館和博物館考察後的觀察,繼「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這個主要以本地或華語劇場觀眾和研究者為對象的記錄平台——於2018年完成,我們可以進一步嘗試有策略地讓香港表演藝術的文化記錄與遺產面向更闊的觀眾群,包括海外觀眾和本地的非劇場觀眾,而影像作為一個超越語言的載體,會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我相信影像的力量,今期專題特邀於2018年出版《瞬間作為影像:劇場與攝影》(The Instant as Image: Theatre and Photography)一書的作者柯迪維.薩尤撰文,他是資深劇評人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的兼任秘書長,他說及的「One Photograph of One Instant of One Show」令我想起我在訪問台灣紀實攝影工作者許斌,他談到為李國修自傳作品《京戲啟示錄》所拍的一張照片,詳情可以閱讀「演藝人誌」。許斌是很細心的人,他為今期提供了兩張心儀的照片,拍攝對象是台灣小劇場先行者王墨林與舞蹈家黃翊,他寫了有關圖片的簡單描述,不過他謙遜地補充說兩位藝術家的思考不止於此。今期除了許斌的訪問,還有來港主持工作坊的Chris Cooper和Anna Viebrock的專訪,兩位在應用劇場和舞台美術方面都是重要人物。

 

許斌的攝影展是我特意前往取經的,因此專題還邀請了策展人和工作坊觀察員撰文,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舞台與攝影、舞台與展覽、攝影與表演、攝影與觀者重重複雜的關係。舞台攝影的論述很少人關注,我期待往後透過這個計劃和平台,可帶動不同的思考和討論。今期「特稿」與雜誌停刊有關,Artism Online不經不覺已出版了25期,在這個媒體萬變的時代,我們尚可以維持這樣的發表空間(包括以錄影方式討論「抗爭的表演.表演的抗爭」),也是緣分。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

文字編輯
洪思行

助理編輯
楊寶霖、梁頌欣、郭嘉棋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