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丁劇場的表演訓練與美學
文︰彭雅玲 | 上載日期︰2019年8月1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Tommy Bay
節目︰《慢性人生》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歐丁劇場(丹麥)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丹麥歐丁劇團(下稱「歐丁」)是當今存在歷史最悠久且創作不剉的現代劇團。歐丁的表演訓練就如京劇一樣,唱、做、唸、打,樣樣不缺,要求慢功細活,要求精準,而京劇要求師承,歐丁則期盼驚喜。

 

我們以歐丁演員茱莉亞.華萊(Julia Varley)的聲音訓練課程為例,一開始,呼吸,呼吸與聲音,嘴唇運動,一句詩或台詞,跑步加上說台詞,動作加上速度與聲音,空間速度與聲音……這個暖身過程做完,接下來就是最具歐丁特色的訓練:

 

  1. 在暗夜中行走:讓你背熟的這句台詞如在暗夜中行走,聲音低沉幽遠。
  2. 魚市場的叫賣:讓你的那句台詞以節奏快、聲音豪邁的唸出來。當大家使盡力氣叫賣時,華萊提醒,你的聲音是要將人吸引進來,現在用力的方式卻是將人推出去,想辦法讓聲音在空間中放送而力氣卻是往自己裡面收進來,這樣客人才會被你吸引進來。
  3. 雨下在鐵皮屋頂上:想像將你的台詞在那個短促的、節奏滴滴答答又是在鐵皮屋頂上的水與金屬接觸的聲音。
  4. 愛撫小貓咪:動作柔順,聲音輕柔,自然而然的台詞與動作,人與貓融合而為一體了。
  5. 玩水的河馬:想像如此大體位的動物,心情輕鬆愉快的,如小孩子般的享受泡水玩水的樂趣,你的聲音或許低沉,你的節奏配合好心情的輕快,這樣唸台詞的反差創造出獨特的個性。
  6. 資深權威政客的演說:將你的台詞或詩句模仿政客的演說唸出來,那份慷慨激昂,自信的推廣他的理念,一邊說服,一邊煽動群眾的演說。
  7. 最後你必須綜合以上六種方式,在一句台詞內將所有的方法輪番運用,讓你的台詞與身體結合,無論在重量、速度、空間、角色、個性,都有不同的變化。

 

如果你覺得以上步驟已經讓你掌握了歐丁表演訓練的精髓,那就太容易了;歐丁教學承傳(Pedagogy)的訓練總是提醒,給自己一個驚喜吧!在華萊的《飛毯》(The Flying Carpet)中,她更將聲音表情以各國語言的聲音特色結合並且更加發揚光大。

 

歐丁另一名知名的女演員盧貝迪.卡拉里(Roberta Carreri)在她的訓練示範中慷慨的分享如何超越極限,她說,在歐丁訓練了幾年之後,她被要求有幾年的空檔自我訓練。這是個既自由又寂寞的過程,起初她想從各種表演、展覽、電影等面向來觀摩表演方式,然而,有一天,她看到一個老人擲球的照片引起了她的好奇。卡拉里開始模仿老人的動作,因為是照片,所以她的動作必須是一個片段的動作再接一個片段,在這個凝固的剎那她必須找到相反的力道以達到平衡點,因此她觀察到身體的方向和支持平衡點力氣的反方向。接著,她改變這個片段凝固的速度,緩慢,快速,或者柔軟或者強力,她進而玩起了方向,一個方向開始另一個方向結束動作,雖然她只示範了幾分鐘,但是練習時每個動作都做了至少半小時以上,直到她累了。累了?她問自己,是我的身體累了還是我的頭腦累了?她想探索「累了」背後那個身體極限是甚麼,她想到了跑步,長跑者累了還得繼續跑,跑著跑著接下來身體突然輕盈了起來,原來是腦內啡開始作用了,如同跳舞跳了好幾個小時,就算精疲力盡卻也不覺得累。從此之後,卡拉里說熟練的動作就成了一篇倒背如流的文章,不需要用頭腦便自然而然流洩出來。

 

歐丁的表演訓練表現在《慢性人生》中,完整混搭了各種訓練技巧及表演美學。這部作品是在向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和娜塔莉婭.埃斯蒂米洛娃(Natalia Estemirova)致敬,她們是俄羅斯作家和人權運動者,分別在2006年和2009年被匿名暴徒謀殺,只因為他們反對車臣衝突。

 

這齣戲的劇中人物有:黑人麥棠娜、巴斯克軍官的遺孀、車臣難民、羅馬尼亞家庭主婦、丹麥律師、法羅群島的搖滾音樂家、尋找在歐洲失蹤的父親的哥倫比亞男孩、意大利街頭小提琴手,以及兩個職業傭兵。

 

事件發生在第三次內戰之後,《慢性人生》在2031年於歐洲的不同國家同時發生。具有不同背景的個人和團體聚集在一起,因不同的夢想,在欺騙和期望的推波助瀾下相互挑戰。一個男孩從拉丁美洲來到這裡,尋找那個莫名其妙地失蹤的父親。「停止尋找你的父親。」人們在挨家挨戶護送他時告訴他。

 

觀賞歐丁的演出,或許你會問這個是甚麼意思,那樣是在做甚麼的?為甚麼他們要這樣或那樣甚麼的?導演尤金尼歐.巴爾巴從來不會回答,就算前述已勾勒出故事概況,你還是無法在這表演中用線性思考,依照巴爾巴的邏輯,若你猜得到接下來是甚麼,那就不叫驚喜。若試著瞭解他的戲為甚麼這樣,為甚麼那樣,他會說,就如同用手指指著月亮,你看到的是手指還是月亮,還是月亮後面的甚麼?因此他會反問你,你到底看到了甚麼?

 

若你瞭解歐丁劇團表演訓練基本工夫的扎實以及其時間、空間非線性的無盡量的組合變化,就會瞭解到導演重視演出的呈現。故事或許很快走過,或許從來不被刻意展開,而表演的形式即是內容,就能較安心的欣賞這些如奧林匹斯山眾神的表演詮釋。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台灣「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目前仍積極活躍於各大國際藝術節的臺灣第一代劇場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