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號 2019 表演藝術預視——有關可能或純粹想像的關鍵詞    文章類別
【藝評空間】
現實是頭不解風情的豬
文:嘉霖

今年一月,蒙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邀請,有幸欣賞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其中兩個演出,分別是《人人超級市場》及《Bæd Time》。無獨有偶,兩個演出在場地應用上各有特色,一個是將演出融入日常空間,另一個則是將既有劇場重新佈置成一個「夢境」配合演出。然而想法雖好,執行上卻各有掣肘,以致觀眾無法真正投入在理應感覺新鮮的演出之中。

 

《人人超級市場》由李芯怡擔任編、導、演,並在氹仔一間泰豐超級市場演出。有趣的是,演出期間該間超市亦在正常營運,店內也有店員和其他顧客,演出要如何融入超市這個日常空間正是該劇的一大考驗。劇中故事結構簡單但頗見心思,創作人將一名女生的生命歷程放置在超級市場之中。讓觀眾在這間超市之中陪同女生一同經歷了她求學、初次月經、大學讀書、工作、懷孕及老年等數個階段。

 

為了不騷擾店內其他顧客,並讓觀眾專心欣賞演出,製作團隊首先為觀眾提供耳機,由耳機內提供的指示及故事簡介將觀眾帶進情節之中。另外,演出沒有在店內劃分出明顯演區,或是由演員以獨白形式演出獨腳戲。相反,創作人將角色「隱藏」在超市之中生活,同時利用耳機向觀眾講解劇情,並在不同階段中下達不同指令,將演出轉化成不同任務,藉此讓觀眾參與並介入角色生命之中,演員則適時與觀眾互動,將演出遍佈於大半間超市。創作者這種做法,猶如將超級市場打造成觀眾們的秘密花園。 當超市本身仍在正常營業,身旁亦有一般顧客在場時,觀眾就這樣帶著耳機進入戲劇世界,我們一方面在公開場合窺看甚至介入角色生活,同時亦有一種恍如參加秘密任務的快感。

 

可惜的是,這種新鮮觀感卻很快遇上來自現實的阻撓。由於超市本身地方狹窄,貨架的通道大多只能容讓1.5個人出入,雖然現場觀眾不多(目測大約十多人),視線卻很容易被人群遮蓋,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另外創作人有時會邀請觀眾與角色對話,由於空間有限,能直接參與對話的觀眾本身不多,能從旁聽到他們對話的觀眾亦同樣有限,部分觀眾因而被隔離在演出之外,無法加入。

 

筆者大膽建議,假如創作人將角色一分為二,由一個女孩變成一對姊妹,這樣不但能充分照顧站在隊伍前後的觀眾,同時亦能確保每位觀眾的參與程度。另外,當人物一分為二,故事上就能進一步發展,甚至可探討為何生活環境相近但命運各異等的主題,將超級市場「人來人往」的特質加以應用,相信能為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感受。

 

 

《Bæd Time》

 

與《人人超級市場》相反,由台灣「娩娩工作室」創作的《Bæd Time》在舊法院大樓演出,該處本已改裝成適合演出的黑盒劇場,設有相關的燈光及音響系統。 然而創作團隊並不甘於只使用現成的演出場地,反而大刀闊斧將本來正規的演出場地改造成她們心目中的「夢境」。她們利用了透明塑膠布幕從天花以長方形包圍了整個演出空間,繼而在地上放滿了雲狀的棉花及白色枕頭。因為她們摒棄了場內本身的觀眾席,地上的白色枕頭便成為觀眾臨時坐墊。而觀眾在進入「夢境」之前,亦需先在門口除鞋。如此一來,創作人成功利用觀眾的行動與視覺,令我們從踏入劇院的一刻便進入了恍如「夢境」的世界,頗見心思。開場不久,當演區還沒亮燈,場外長長的走廊突然傳出一陣小孩的跑步聲和笑聲,成功帶領觀眾進入她們的世界。

 

然而,這個「夢境」維持不久便開始顯示出種種缺憾。創作人將觀眾席安排在演區的正前方席地而坐,由於場內觀眾不少,需分成三至四行坐下,在同等高度下後排觀眾的視線便很容易被前排觀眾阻擋。透明塑膠布幕令視線受限的情況雪上加霜。雖然後來隨著劇情發展,前方的透明塑膠布幕很快便被拆走,但導演在很多台位上的處理很明顯沒考慮到坐在地上的觀眾。兩位演員經常在台前的地上或跪或坐、交流甚至扭打,對筆者而言很多時間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大大影響觀感。在這種舞台佈置下,創作者不妨考慮從單面台改成三面台,讓觀眾分散之餘,亦能讓導演和演員在舞台上開放更多生活空間,將目前因種種理由被困在場內的「戲味」釋放出來。

 

總括而言,今次在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欣賞的兩個演出在演出地點上都各見心思,其志可嘉,假如創作人在創作同時能多從觀眾角度思考,或許就能避免種種物理上或現實上的限制,能以作品與觀眾真正交流。

 

澳門城市藝穗節《人人超級市場》

評論場次:2019年1月26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泰豐超級市場(氹仔威翠花園分店)

 

澳門城市藝穗節《Bæd Time》

評論場次:2019年1月26日,晚上8時        

地點:舊法院大樓二樓

 

照片提供:澳門城市藝穗節

 

作者簡介:嘉霖為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