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薈萃——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19年3月19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
地點︰澳門
日期︰01/2019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舞蹈 »

舞蹈,在藝術表演當中能夠備受專業舞者的關注,但亦是容易被一般純粹追求娛樂的觀眾忽略的範疇,其種類繁多,古今中外各有獨特的編舞風格,魅力無法比較;如何憑創作與大眾共享,全賴每一個演出機會。遊走澳門城市藝穗節,舞蹈表演節目的比例與戲劇差不多,給舞蹈界灌注了支持。以下 5 個作品,包含了 10 多個製作單位及表演團隊的心意,也反映出澳門社會與舞蹈藝術兩者之間的協調性。

「在地 —— 身體旅行」

節目中的 3 篇獨立作品,分別由來自澳門、香港、台灣的舞蹈表演團體組合而成,於澳門 3 個不同的場地演出,包括板樟堂前地、仁慈堂婆仔屋和大炮台花園。對於藝術團體來說,在戶外作公開演出,有推廣藝術表演的作用,也是宣傳舞蹈團的機會;對於舞者來說,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 3 個完全不同環境的表演場地,是挑戰和考驗;對於觀眾來說,則可以在城市內不同的空間免費欣賞表演,雖然增添了趣味,但能夠吸引到的觀眾群其實相當有限。

 

來自香港的佛蘭明高舞者,以長尾裙及長絮披肩這兩項佛蘭明高舞蹈的特色,在澳門玫瑰堂前演出,四周環境的色彩與佛蘭明高舞配合得很自然。佛蘭明高的演出適合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不一定需要一個舞台,更需要的是眾樂樂的氣氛。其舞蹈藝術存在著一份氣質高貴的激昂,節奏感強烈的音樂及情緒起伏可以瞬間轉變,較容易吸引途人的目光,即使是對於舞蹈表演不太熟識的人來說,也不太容易覺得沉悶。

「在地 —— 身體旅行」劇照,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名為「Birdy」的舞蹈表演,是由 3 位台灣舞者所帶來的作品。人類渴望像鳥兒一樣自由地在天空飛翔的情感,以舞蹈技巧演活鳥兒,幾位舞者的肢體動作表現得很細緻,舞者之間的默契十足,配合得宜。舞蹈員的服飾雖然簡單樸素,但是適合在場環境之餘,亦不失角色的需要。舞者頭上插了一支中國戲曲中常見的「翎子」,翎子的搖晃令整體造型顯得生動,除了在外型上更像一隻鳥兒,更能夠加強舞者所表達的內心情感,素色衣服也歸向原始自然的風格,適合在任何環境下演出。

 

由澳門本地編舞家創作的「原」,整段舞蹈表演的動作平均轉換變化很大,速度也很快,編排節奏緊密,亦能夠善用場地的空間,令站立在不同位置的觀眾都能夠以不同角度欣賞這篇舞蹈作品。節奏明快的編舞安排,在戶外表演場地演出時會較容易提高觀眾集中力,但表達故事情節的時候,需要多加注意是否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觀眾,畢竟在戶外場地演出,有街坊小孩也有年長的觀眾和不同國籍的遊客,大家能否接受一些比較激情的動作表演方式,在編舞時有需要考量。

「她的名字叫金魚」

「她的名字叫金魚」劇照,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演出場地設在澳門舊法院大樓,相比起其他澳門城市藝穗節的舞蹈表演團體,屬於較有利的位置,臨時舞台和觀眾席可算是有足夠的空間。有繽紛藝術小鎮之稱的湖南常德,與澳門本地藝術團體合作演出,3 位擁有優秀舞蹈技巧的表演者,從舞劇的開始到結束,每一個動作也乾淨俐落,跳躍、轉動、翻身沒有絲毫差池,從指尖到足尖也在演,呼吸的節奏跟隨舞者的情緒投入舞劇之中,即使只是純粹欣賞舞蹈技巧,已經是歎為觀止。

 

故事以夢境的方式和金魚只有數秒記憶的特性結合,表達主角內心各種情緒起伏和深藏的零碎記憶,間中出現一段又一段重複的舞蹈動作和返回原來的位置。身穿白色睡衣的舞者可以代表正在做夢的人,而身穿綠色裙子的舞者是夢境中的金魚,也是做夢者内心深處的情感和記憶。男主角是故事裡牽引女主角情感的重要角色,整個舞劇本來都編排不錯,可惜完場前突然播出 90 年代流行歌手郭富城的名曲「對你愛不完」,以及男主角突然大叫一聲,實在是引人發笑,亦破壞了整個舞劇的意境。在燈光設計方面,利用演員手持的反光玻璃紙配合燈光,造成海藻在海底世界中浮動的樣子,也有表現內心閃電式的情緒,效果恰到好處。

「靜默.移轉」

看似簡單,其實相當複雜的多媒體舞蹈實驗劇場,包括澳門藝術工作者和美國的現場繪畫藝術家合作演出。

「靜默.移轉」劇照,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觀眾的內心要處於比表演者更靜默的狀態下,才可以感受到整個舞劇的情緒,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欣賞:唯一的舞蹈員,他在開始時速度如深海中的海星,要掌握所有仔細的動作,四肢及表情的控制都不能鬆懈,移動時的眼神可以影響現場的每一位觀眾,而他每一步的移動,同時也在跟現場繪畫師互相配合,可見舞蹈員的技巧和耐力十分充足。另一個角度,是繪畫大師的現場繪畫,除了成為演出時活生生的佈景外,她的筆尖有跟隨著舞蹈員移動的位置去繪畫,有時候則是舞蹈員跟著繪畫師的筆尖去走,整個舞劇在完結後,畫紙上留下的筆跡成了舞者步伐的記錄,隨意之中亦有其條理。

 

表演場地在前澳門總督府後面的一座建築物內,場內有窗透光,遇上近黃昏的演出場次時,整篇舞蹈作品會因為天然光線的變化和場內的燈光混合成另一種光效,伴隨著表演者和觀眾變換心情。席地而坐的觀眾,欣賞角度略有不足,雖然可以近距離清楚感受到舞者的力量與汗水,但看不清畫家與舞者互動時的筆跡,從高角度欣賞這篇舞蹈作品效果會更佳。

「四季意象」

「四季意象」劇照,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以春、夏、秋、冬,四季轉變的特色,把人生由誕生到晚年劃分 4 個階段互相串連起來,透過幾種不同類型的印度舞蹈和瑜珈組合,套入四季人生中。當人在思想上遇到正邪兩面的選擇時,天使與魔鬼之間鬥爭的故事情節,簡單明瞭地展現出來,業餘團體能夠有這樣仔細的編排,是意料之外。

 

表演人數大約 20 餘人,當中包括不同年齡的青少年及成人、少數族裔人士、中葡學生,還有一位唐氏綜合症的小女孩攜手合作,整個演出盡是和諧共融的氣氛。這個節目擁有無限色彩,衣飾裝扮細緻奪目,道具搞笑玩味十足,作為社區表演未嘗不可,但作為藝穗節的推介節目,則比較牽強。演出場地設在澳門北帝廟的前地,用七彩顏色的膠花砌成的佈景板,正正擋著整座北帝廟的正門,而且印度舞蹈表演跟場地兩者之間毫無關係,對於推廣澳門本地傳統文化或建設亦沒有甚麼關連。

「天_身線_際」

「天_身線_際」劇照,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自然、美麗、驚喜的作品,融合多媒體的藝術創意,跨領域的合作演出卻是意想不到的合拍,高質素的專業製作讓人目不暇給,善用時間與資源,讓觀眾感受無限的可能性。台灣、葡萄牙、澳門三地的藝術工作者,運用裝置藝術和投影片段,與舞蹈動作結合起來,以澳門城市中的錄像片段作為佈景,舞蹈員配合片段連成一線取其自然美。節奏的快慢並不規則,舞者表演的位置和觀眾欣賞演出的位置也不斷轉換,讓觀眾從澳門圖書館戶外前地開始跟隨舞者進入展覽館內欣賞演出。舞蹈員除了擁有優秀的技巧,演出時一直用眼神和肢體動作引領觀眾,有爬到觀眾身上的時候、有牽著觀眾向前走的時候、也有觀眾被環繞著轉圈的時候,互動的方式令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欣賞這場演出,沒有停止過期待,從來猜不透下一幕的畫面,成功掀起觀眾的好奇心。道具方面,有銀色金屬紙包裹著舞者、有派發一張硬卡紙給每位觀察在演出中段時自由地貼在枱上、有長長的白色絲帶讓幾位舞者纏繫繩花穿梭其中,配合現代舞造成另一種美麗的視角效果。

 

有條理的自由創作,能在有限的空間內構思出各式各樣的多媒體視覺藝術效果,製作團隊的精心編排既有誠意也合乎情理,不管是甚麼類型的觀眾群都可以有感受藝術的時刻,值得關注和期待他們未來的作品。

 

總括以上的舞蹈作品,以現代舞為主,少部分為民族舞,專業的團隊逐漸傾向當代編舞,在今年的澳門城市藝穗節完全找不到古典舞的出現。創新雖然重要,保留傳統也未嘗不可,但在推廣各種節目和澳門特色建築時,場地安排與空間運用都需要有調整,演出場地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風格和美感,尤其是戶外的演出場地更為明顯。資源上的配合可以有待主辦單位進一步研究,令節目和場地兩者之間變得有關連,能夠從城市中感受藝術的同時,亦可以從藝術中認識城市,互相取得平衡,讓表演者和觀眾一起無拘無束地舞躍澳門城市藝穗節。

 


(原載於2019年3月18日《*CUP》)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