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的多樣藝術—我眼中的上海和香港
文︰余巧醍 | 上載日期︰2019年1月2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
城市︰上海;香港 »
藝術類別︰其他 »

這是我的一次參加藝術交流團,可能因為沒有參加過的原因,當我收到劇目的時候,我是非常期待的。在整個交流團,我看了目前為止最多的戲劇表演。我覺得它們都各有各的特色在內,而且都有它值得學習的東西。

                       

先說一下我看過的上海和香港的劇目。我在上海一共看了五個劇目,他們分別是:肢體劇《一封信》、學生表演《我是風》、經典話劇《俄狄浦斯》、話劇《小馬駒》和舞蹈《睡美人》。而在香港我也看了五個,包括:裝置表演《光‧舞‧動》、舞蹈《碰上碰》、音樂演出《慈悲頌》、流動劇場《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和話劇《狂人》(不規則版)。

 

先說一下我對每個劇目的一些印象吧。《一封信》可以算是我第一次看的肢體劇。印象挺深的是因為演員的動作一直在我的腦海打轉。《我是風》其實我在看的過程中,我是看不懂的,是看完後我跟同行的人作一個小小的交流時,我才明白它的意思。經典話劇《俄狄浦斯》是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學過的,所以大概知道故事是講述甚麼,但它的表演方式,對我來說倒是挺新鮮的。話劇《小馬駒》是我挺喜歡的,我不喜歡它呈現的結果,可是我很喜歡它的劇本和故事的來源。舞蹈《睡美人》更是我在上海看的最過癮的表演。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有學舞蹈,所以特別喜歡。

 

香港來說,我自己只對《光‧舞‧動》和《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那說了我看過甚麼劇目後,我想分別以兩個上海劇目和兩個香港劇目了說一下我的感受。首先是上海的話劇《小馬駒》和舞蹈《睡美人》。我上面也有寫到了我其實挺喜歡《小馬駒》的劇目。我是在看完演出後才去參考了網上的資料而得知整個故事的內容的。坦白說,我是不喜歡它的表演過程。因為演員的表演並不讓我感到,而且導演安排演員以家長、父母的對話來交代故事的來源,我覺得不是一個聰明的作法。可是當我看了本身的內容,我覺得這個故事其實很有趣,而且有很多畫面在我腦海出現。雖然我覺得表演的方式浪費了故事本身,但也令我去思考上海的藝術節為甚麼要把這劇目放在裡面呢!我覺得是跟當代性和文化有關的。這就可以交代到為甚麼上海藝術節會選它作其中一個劇目。

 

然後就是《睡美人》。一開始從它那個開場完場的紅幕,我就猜到應該是會挺華麗的。果然,舞者一開場,每一件衣服、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道具,都非常華麗的,美術佈置上是做得非常好的。也許是因爲自己喜歡舞蹈,我對它的期待值是最高的。舞者的表演很好,再配合台下的交響樂演奏,整個的氣氛都是很好的。然後劇情上跟我認識的《睡美人》有點不同。我認為這是創新的一種,讓觀眾有點不一樣的感覺。但同時,我亦認為分了三幕的演出,有一點過長,交代故事上變得非常長,會有少許冗長。但整體上,我是很喜歡的。

 

而香港的《光‧舞‧動》則是顛覆了我對藝術表演的傳統印象。沒有演員,只有音樂和光的轉變,包括角度、顏色、速度,亦能夠演變成一套活色生香的表演。第一次觀賞到利用科技而作的表演。所以我覺得很新奇,同時亦非常喜歡它的創作理念。而這個混合了新科技的表演,正符合香港「新視野」的主題。以新的視野、新的角度去看待藝術品帶給人的表演。我覺得這就是創新,亦符合了香港的本土文化。因為香港正正是一個科技領先的城市。利用這特色,把科技和藝術兩者融合在一起,創造一個新的表演。

 

《六十分鐘「飛車黨」直播現場》亦是創新的藝術作品。我是第一次離開一個固定的地方去參與一個藝術作品。在這活動中,工作人員將派發他們已準備好的手機,裡面有很多關於內心的問題。在答題當中,司機將帶我們遊一遊葵青。我發現那刻的香港是很美、很有故事的一個地方。可能是因為平時沒有把路途中的風景看得很清楚。這次的活動令我放鬆自己,好好思考生命的這個題目,也好好的去看一下我的居住地。我覺得這藝術作品非常有意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余巧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