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望的長夜裡解咒──評《癲鵝湖》
文︰黃寶儀 | 上載日期︰2018年11月27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癲鵝湖》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舞宅之人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018-11-16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8 »
藝術類別︰戲劇舞蹈 »

人的肉身因受壓迫、詛咒而變形為不少神話、故事的母題。當宗教不再向受詛咒者許諾救贖,而施之於被害者的暴力循環不息,孤獨與創傷反而可能成為了連接個體的契機。古老的故事大多以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建造一個善惡相爭、邪不能勝正的世界。芭蕾經典《天鵝湖》與愛爾蘭神話《李爾的孩子們》皆以少女受詛咒化成天鵝、等待被宗教、真愛救贖為主題。舞宅之人《癲鵝湖》解構了前文本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並借《天鵝湖》及《李爾的孩子們》的敘事框架,關懷當代社會議題與弱勢社群的生存困境。肉身的變形不單為人體的獸化,更指向加諸於心靈與身體的枷鎖。此作將肉身變形的主題與宗教論述、性別議題及疾病相連,並以環環相扣、相互對照的服裝符碼及場景設計,顛覆了前文本的主題,使之成為訴說當代議題的載體。

 

以宗教為名的詛咒

 

《癲鵝湖》最具顛覆性之處在於其以宗教論述,改造了前文本中受詛咒的肉體形態與處境,使之與當下的社會事件連結。李爾的孩子們由受咒開始,已預知只要等待宗教的聖光與聖人,便能得到救贖。此作的聖人從作品開初已降臨,並成為了下咒者。有別於前文本將咒語神秘化,此作以宗教論述建構了一套壓迫受害者的話語,宗教指向的並非救贖而是暴力。少女Finola被聖人性騷擾,其三名姐妹目擊了事件。聖人為掩飾過錯,反而詛咒少女們,一旦她們透露事件,便會永生化成動物。編舞在舞作中安排了大量地板動作的場景,反覆揭示暴力與權力對肉體造成的傷痛。聖人在舞作的開場以模仿羊的形態出現,其被三名男子按在地上施以暴力。聖人以獸化身體所承受的痛楚不過是少女們苦難的預演。Finola被聖人按在地上強吻的場景對應舞作開初人對獸行使的暴力。暴力從一具肉體循環到另一具肉體上,成為了深入血肉的詛咒。其中一場天鵝的群舞為四個女舞者背負翅膀,在地上如缺水的魚一樣掙扎、抽搐。大幅度且重複出現的地板動作再現了暴力場景以及受害人的痛苦。

 

詛咒與暴力源於權力的不平等,被性騷擾的女性身體被詛咒為不潔的存在。所謂的身體獸化,既是身體被迫害以後的創傷形態,也為一種委曲求存的手段。前文本以浪漫色彩淡化了作用於人體的暴力與壓迫。少女即使被獸化,仍保有修長,白哲的軀殼,且能言說、舞動。此作的「天鵝」不但被奪去了語言能力,更因負戴翅膀,只能在枷鎖限制下舞動。少女的集體失語源於宗教醜聞,聖者的話語不導人向善,反而以善之名向受害者下噤聲之咒。而翅膀指向的不單為天鵝的羽翼,更具有宗教的象徵意義──天使的翅膀。一對無法拍動的翅膀並不能使少女飛翔,反而成為加諸於肉身的枷鎖。此作顛覆了前文本的善惡元素,並透過重寫宗教論述與身體救贖的關係,關顧受宗教之名壓迫的弱者。

 

以孤獨、創傷解咒

 

除了顛覆宗教在前文本中的救贖功能外,此作亦消解了前文本浪漫的愛情神話,並將當代邊緣社群的聲音引入作品中,使作品成為受壓迫者連結的空間。在《癲鵝湖》裡,聖人成為了施暴者,而王子亦不復存在,被置換成抑鬱病患,宗教救贖與真愛的許諾因而落空。童話的詛咒體現在肉身的變形,而現代的情緒病與詛咒一樣作用於肉身,只是前者形之外,後者為心靈的枷鎖。前文本中王子對公主的一見鍾情乃為見色起意,強者對弱者的拯救與理解建立在形體的吸引力之上。導演刻意奪去了少女與男子的語言能力,使之只能用肢體建立連繫。二人初見的場景安排極具宗教色彩,負戴翅膀的少女Finola如天使般從高處而下,阻止了意圖自殺的男子Jimmy。漫長的等待不一定迎來宗教的教贖,反倒是人與人的相遇與理解能創造出如宗教所描繪的愛與拯救。在二人舞動前,男舞者替女舞者卸下了背上的翅膀。擺脫翅膀的枷鎖象徵著短暫地解除詛咒。二人初見的一場雙人舞,以大量身體下墜以及互相支撐承接的動作主導,舞蹈成為了個體解咒與言說的手段。二人起初亦步亦趨,時而靠近時而閃躲。當二人靠近以後,其動作以頸項為勾纏點。男舞者將女舞者向內拉近的同時,女舞者身體向下沉,倚在男舞者懷中。雙方以相擁之姿下墜,然後重新向上站立。下墜與上升為二人動作的核心,展現了二人的處境──被宗教醜聞與情緒病的枷鎖壓下,又因他者的扶持、理解而得到依靠。個體與個體的創傷與難言之痛不一定導向共同的毀滅,反而是相互理解、建立連繫的契機。此作刻意打破浪漫的敘事程式,使受壓迫者得以以自身的傷痛觀照他者,建立聯繫。

 

《癲鵝湖》顛覆了舊有童話、傳說的敘事元素及結構。前文本的浪漫化色彩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邊緣的聲音與當代的社會議題。米高・基謹杜蘭(Michael Keegan-Dolan)在《天鵝湖》與本土神話《李爾的孩子們》的敘事框架中,重構了一個以孤獨者、傷痛者治癒創傷的當代故事。當宗教的救贖與真愛並不如期而至,背負身心枷鎖的個體仍能通過互相理解走出詛咒。

 

 

新視野藝術節2018:舞宅之人《癲鵝湖》

觀賞場次:2018年11月16日,晚上8時,葵青劇院演藝廳

照片提供:藝術節辦事處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熱愛文學、電影、舞蹈及戲劇。評論文章曾刊於《明報》、《三角志》及《上海藝術評論》等文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