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大眾看粵劇——剛陽味十足的男人戲《霸王別姬》
文︰傅瑰琦 | 上載日期︰2018年4月18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霸王別姬 »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10/3/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曲 »

兩年前,適逢粵劇《李太白》十五年後首次重演。當時想起前輩黎鍵先生生前曾多番提起尤聲普先生的造詣,又曾提過阮兆輝先生在大規模栽培新進,於是也希望認真地看他們的演出;剛好,多年前友人提過的新劍郎先生也在那演出中登台,所以順理成章地第一次在香港藝術節中看粵劇。今年,大致相同的班底再次亮相,重演他們自一九九五年藝術節後,多番搬上舞台並由固定班底演出的《霸王別姬》。可是,這次再被排上香港藝術節,原來已事隔二十三年了!

 

過往一直不大喜歡粵劇,皆因它的鑼鼓吶鈸一般要比其他戲曲來得激昂,而演員的唱腔也來得較為硬朗,所以自問絕少用心去研究箇中味道。但自兩年前看完新派粵劇《李太白》後,發覺原來心態還可以有逆轉的餘地。這次一共有兩位楚霸王,分別由尤聲普與羅家英飾演。而五場戲中出現的大量男角色,毫無疑問令這齣劇添上濃烈的剛陽味,令人期待各生角在戲中的較量或激鬥,會為觀眾帶來緊湊的戲味。

 

在第一幕〈漂母飯信〉中,林寶珠演的漂母與梁兆明演的韓信,一出場的文戲已緊緊拿捏觀眾的情緒。兩人的低調淡定,在唱腔與閒逸的身段動作中輕輕帶出;特別是梁兆明,他的唱腔非常漂亮又感情豐富,情緒順著詞中的意思淡淡起伏,每句起音的感情轉變最具美感,曲子進行的音色改變扣人心弦,動聽而不造作,音樂感染力與造詣非常驚人。林寶珠唸白的表現慈祥,與梁兆明的文質落泊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

 

而在〈鴻門會〉中,六位豪傑各懷鬼胎或各懷正氣會冶之際,文武場兼備,角色之間的角力為全劇燃起最具火氣的一幕。主角羅家英,擔當上下半場文武戲中的楚霸王項羽。兩年前看他在《李太白》中所演的唐玄宗,當時他聲音沙啞,氣不連綿,可幸是他經驗豐富,每每能夠在露出瑕疵時巧妙地把句子尾聲收藏得合理,但當時覺得他大概是身體抱恙,而不會是歲月不留人吧?所以今次,知道他要分擔比他年長的尤聲普先生的戲份,也有多少憂慮,讓人擔心他演自命「力拔山、氣蓋世」的神氣楚霸王時,會不會太吃力?

 

羅家英當晚的演出,令人眼前一亮。在唸與唱方面,他運用了真假聲的共鳴,音色吊得高而明亮,聲調平穩帶有光澤,以聲線表達出項羽的心高氣傲、寬厚仁達,而且更採納了京劇的唱腔味道,豐富了戲味,也靈巧地取替了他依然較為「息短」的障礙,表現令人心服。當中項家群雄分別有新劍郎演的范增、溫玉瑜演的項伯,及劍麟演的項莊;而廖國森演的劉邦,則與吳立熙演的張良,及宋洪波演的樊噲為座上客與不速之客。新劍郎表現老謀深算的忠心,顯得斯文世故,與從前看他演的披甲插旗、怒喝踢腿的將領風範大不相同;而廖國森演的劉邦,小人至極,一派畏缩口吃、難成大器之行藏,令人會心微笑!吳立熙演的張良,印象中好像戲份不多,而全幕高潮所在的武場,也就落在溫玉瑜、宋洪波與劍麟的武藝功架上。整場第二幕戲味濃厚,剛陽味十足,人物的互動穿插在舞台上塑造出一個繁華而危險的不和諧宴會氣氛,也令人看得有點眼花繚亂。

 

筆者最喜歡的一幕,莫過於〈月下追賢〉所營造的氛圍。阮兆輝演的蕭何聲線雄渾、略帶滄桑,與梁兆明演的韓信「撞馬」一刻,阮兆輝表演翻身墮馬,戲的深度隨即展開。這一場戲跟第一場一樣,都是兩個角色的純粹對戲,兩個演員的交流與壓台感染力無所遁形。梁兆明的漂亮唱腔,比第一幕更引人注目,感情的細膩在字詞的刻劃裡迅速變化,在音律的進行上音樂感非常豐富;相對而言,阮兆輝忠厚深沉的穩健唱腔,並不突出自身的藝養,但那股深情正直的氣度卻無時無刻地在閃耀。記得小時候看電視,他很多時候會演小人物,但現在在舞台上看他的演出,特別是演武生的時候,無論聲線或行藏,都與我小時候的印象完全扯不上關連,在舞台上,他切切實實又是另一個角色。這一幕戲情深意重,表現出兩個不同人生的男人的志同道合、惺惺相惜。而梁兆明與阮兆輝的舞台感染力,就由悅耳的唱腔與不經意的身段表達人物的內心感受,在空氣中立體地展現。

 

〈九里山會戰〉中,武場當道,上場的都是身披甲、背插旗的武生扮相。羅家英演的項羽,與梁兆明演的韓信,當然是焦點所在。梁兆明的舞台功架,身段動作與他的唱腔一樣優美。羅家英有非常多的武功動作場面,項羽在十面埋伏下,羅家英要演活雄獅被困,幾乎整場都有他的戲份,體力消耗非虛等閒。其中,當他演到被群雄圍困,在拋棍的一刻失手,再接再厲後依然失手,但他仍然堅持,到第三次終於成功。任何在舞台上的表演,完美謂難得,失誤不足奇,觀眾只要看藝,而不是看賣命,如果因為失誤而至受傷就反為不美。這也不是觀眾所期望或想看到的結果。

 

觀眾最期待的一刻,終於在末場〈霸王別姬〉中出現,這亦是戲中的主要旦角尹飛燕演的虞姬的唯一演出,也是尤聲普接替羅家英演項羽的唯一場面。尹飛燕,身段的婀娜令女性都會自卑得起雞皮疙瘩。她演的虞姬一出場不久,恐怕觀眾就已被她的動人嬌姿體態迷倒。她由頭頂中軸,伸延至腳尖,隨著小俏步左右流線式完美擺動的身軀,輕型得仿如一個妙齡少女;及後所表演的舞雙劍,雙腕美麗地圓熟翻動,音樂感與節奏感非常強烈,配合著台下敲擊樂的速度改變,美不勝收。而且,她還依然可以柔軟地做出漂亮的仰後拗腰,實在令人敬佩。而她的唱腔,毫不著跡地在真假聲之中游走,使得無論是高或低聲區都漂亮無比、柔和而有力量,感情豐富而真摯,繞樑動人。當中也出現了一個較嚴重的錯誤,就是她唱至「楚國」或「西楚」時,竟唱出了「大宋」。觀眾反應嘩然,但她對於角色的演繹太投入,完全不自知,及後更沒有受到觀眾的騷動所影響,非常專業!尤聲普保持著他的真嗓演繹,將末幕最消極、最一氣呵成,以交待多重畫面的情感,連貫地呈現到觀眾眼前,他的感情低調而率真,表現愛意與失落之差別點到即止。

 

當中有眾多作扶持的無名演員參與演出,其中尤以飾演「馬僮」的演員所表演的武術、做手與乾淨灑脫的連續翻騰最為觸目。這個製作,相比於兩年前的《李太白》,感覺上在唱腔方面,演員整體的「腔」,差不多都統一地有所不同,透過揚聲器的傳播,發覺他們真假聲揉合運用的風格很明顯,發聲平順悠揚。這跟一般最常聽到的、較為壓逼感強的粵腔很不同。或許可以說,這種唱法的美聲感覺更強、感情也更豐富;這也更接近「百戲之祖」崑曲的腔調。作為一個普羅大眾,也並不覺得這樣會令「粵」的風味消失,而反而期待這種更漂亮的粵腔能夠發揚光大。在小樂隊方面,這個製作在音樂上也是演奏得更有詩意細膩,多於強調大鑼大鼓的喧噓。

 

對於體驗新派粵劇,這次的《霸王別姬》確實帶來了一個簇新的美學感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