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族》三部曲──家庭情懷滿載的本土印記
文︰盧宜敬 | 上載日期︰2017年4月24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 Lawrence @ WorkHouse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1/3/201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今年香港藝術節在編排劇目上似乎多花了心思,紐約公共劇院《大選年的家庭》三部曲、自主神殿劇團《埃及式最後晚餐》跟《香港家族》三部曲放在一起宣傳,似乎比往年更有方向地推銷香港藝術節。事實上《香港家族》門票銷售情況相當不俗,多個場次一票難求,部分觀眾更要輪候即日放售的輪椅位。《香港家族》無疑是掀起了一股久違的觀劇風潮。

 

《香港家族》一共分為三部曲,在接近一個月的演期內,三部曲輪流上演,部分場數三部曲安排在一整個星期六連續觀看,筆者觀看的正是一天內(下午2時;下午4時30分;晚上8時15分)連續觀看三部曲。在香港,除了少數大型旗艦劇團能夠有如此資源及賣座力,就只有香港藝術節能夠擔起立下里程碑的重任。

 

作為香港藝術節的香港代表,紮根香港,面向國際是《香港家族》所需要的視野。而以三部曲形式演出,一方面是為了呼應藝術節中來自美國的《大選年的家庭》;更重要的是同時以側寫香港由1996年至2017年間,近20年的變遷,作為記錄和回顧作用。紮根香港,的確做到了;在面向國際的一個層面上,我也感到很好奇,對於席上的外國觀眾,會怎樣接收?在第一部曲完場之際,無意中聽到有位外國觀眾離席時問身旁的本地朋友,劇中的家庭是甚麼地方。「九龍城啊!」本地朋友理所當然地答道。對啊,第一部曲中雖然沒有明確表明居住地點,但從不時打斷對話的飛機聲,我們知道飛機離民居非常近,香港人當然很清楚這是甚麼地方,會心微笑。對於外國觀眾相信隨了濃濃的家庭情之外,還有一種窺探香港典型家庭面貌的趣味。

 

《香港家族》的三部曲跟《大選年的家庭》不同,《大選年的家庭》的三頓飯都發生在同一年之中,而香港家族則把時間點放在三個重要的年份:回歸前夕的1996年、沙士過後的2004年,以及特首選舉前夕的2017年。龍文康在寫三部曲的時候,除了透過故事人物和情節折射出香港當時的面貌,亦銳意以三種截然不同的筆觸書寫三部曲,正如縱然觀眾三次入場都看著同一個單位,但是內裡的佈景細節不斷地調節(尋找不同也是開場前饒有趣味的小玩意),每一次踏出劇院時心中的感覺都不一樣。

 

第一部曲《香港太空人》──編劇的本色

首部曲《香港太空人》,描述1996年發生在黃家的一頓飯。大哥黃秋榮移民別臨在即,回到老家打算心平氣和與家人吃一頓飯,怎料家人間的嫌隙卻令食一餐都不容易。吵吵鬧鬧,時而鬥氣駁咀,時而靜默無言。有時看似罵得氣上心頭,家人的關係卻緊緊地扣著彼此,說要離座,卻總是離不了。這個就是典型的香港家庭。

 

龍文康繼《大龍鳳》、《過戶陰陽眼》、《維港乾了》再次寫家庭戲。看著第一部曲,實在不得不佩服他寫的家庭關係細膩而不失幽默,略帶荒誕的玩味,又有條不紊地舖排出眾人的關係。情節來來去去離不開吃飯不吃飯、去去留留的問題,一頓飯由三四點搞到晚上───可樂也不知喝了多少罐───但充滿人情味的戲卻剎是好看。

 

首部曲也用上龍文康式典型寫法,到處都是他簽名式的幽默,雖然不是有太大驚喜,但是作為首部曲,也是適合的切入。角色與演員的配搭都非常切合,也分不清是編劇為演員度身訂造角色,還是演員把角色掌握得十足,演來自然真摰。

 

第二部曲《留住香港》──壓抑的香港

第二部曲《留住香港》,黃家迎來2004年冬至的一頓飯。與首部曲相隔八年,再次回到黃家的客廳。首部曲中,楊淇飾演的大嫂問三姊弟,怎麼家人在吵架還可以這麼開心,可見首部曲雖偶有「嗌霎」,但家庭的溫暖卻是隨處可見。怎料龍文康筆峰一轉,竟寫出一個如此壓抑的第二部曲,全劇充斥著無形的壓力,叫人窒息,讓人想往家外逃跑,一去不顧。留在家裡,面對的是傷痛、壓迫和困局。這,也是典型的香港家庭。

 

今集以中了風的爸爸作為主軸,劇中不時穿插各人對他的回憶,現在與過去的時空互有交疊,更突顯出美好已逝的落寞。黃家各人面對生命之中的難關,家庭彷彿成為百上加斤的重擔,家中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對他人的傷害,問題似乎只會惡化,卻不能解決。當中尤以黎玉清飾演的大家姐所呈現的無力感叫人看得痛心。

 

2004的香港,也是正在長路漫漫入夜的開端嗎?

 

第三部曲《香港人太空》──未了的結局

《香港家族》的終章《香港人太空》,黃家終於趕上了2017年當下的香港。

今集黃家四兄妹步入中年,上一輩不再出場,兄長為父,家庭結構上的轉型,也是現今香港家庭普遍存的情況,眾人聚少離多,但「一家人食飯,總係開心嘅。」

 

主線落在黃呈欣飾演的大哥繼女身上,故事圍繞她與父親的嫌隙以及與細叔曖昧不清的關係上。雖然還是以黃家的故事出發,第三部曲對當下社會的情勢的指涉似乎是三部曲之中著墨最多,家庭之中的政治分歧導致的不和亦佔了相當的比重。不過論劇本結構上,第三部曲卻最為鬆散,有部分短場似乎作用不大,不甚完整,細碎的分場叫人看得有點不耐煩。整個戲的劇力都比較薄弱。其中一場父女告白式的和解戲,寫得有點理所當然,反而扣減了真實的質感。

 

劇情何去何從,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恰似香港的前境一樣晦暗不明朗,營造出一種另類比照。黃家大宅經歷多年風霜,百病叢生,到處都是問題,總不能視而不見,置諸不理,2017的香港人如今身處滿佈白蟻的家,搬?還是找人來杜蟲?出身杜蟲世家的黃家長兄寄語一句:「我哋自己搞!」

 

《香港家族》橫跨香港前後21年的光景,從一個尋常百姓家折射出香港的面貌,觀眾好像跟每一個角色都產生了感情,一同經歷了多年的變遷。三部曲不是一個完結,而是仍在編寫中的樂曲,百轉千迴、高低起伏,但願不會有休止的一天。

 

總體而言,《香港家族》是相當難得的製作,值得入場支持。這個製作也是對香港的一個另類紀錄,別具意義。演後座談時,導演方俊杰即場做了個意見調查,問觀眾最愛哪一部曲,結果竟是三部曲也不相伯仲,對於製作團隊來說,這是個值得驕傲的成就。期待多年後,《香港家族》這個樂章仍能奏下去,創作另一個三部曲,延續《香港家族》的傳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2021年畢業生,主修導演。憑畢業作品《金龍》獲得校內傑出導演獎,並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及提名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 。編劇作品《皮蛋瘦肉粥》獲選粵港澳戲劇交流計劃劇本創作比賽香港區優秀劇本。於2021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賽憑參選作品《一切從海浪開始》獲得最佳個人表現獎。「Theatre Formula 劇場方程式」創辦人之一,主力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