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  2013年
文︰賴勇衡|上載日期︰2013年3月25日
為甚麼有關藝術的爭論要以法律解決?在故事裡,那是被抨擊的戲劇家Harold和娛樂企業的公關手段,利用了法庭和傳媒兩大公器,打擊劇評人Mia這種障礙。但編劇先製造「法庭對爭」之期望,再故意避開,把爭議...
文︰陳暉健|上載日期︰2013年3月21日
台灣演摩莎劇團與新加坡實踐劇場聯合製作的《隔離既大母雞.十年祭》與台灣再現劇團的《Bushiban》於2012年澳門藝穗節分途出擊,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探索各所關注的議題。兩個作品於劇本以至舞台...
文︰葉根泉|上載日期︰2013年3月20日
帳蓬內「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的謝幕,觀眾非常熱烈,最後的高潮是當滿頭皤白的導演亞莉安.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現身,鼓動的掌...
文︰肥力|上載日期︰2013年3月20日
當世界不同地區生產越來越多藝穗節時,無可避免地我們要為澳門藝穗節尋找一份獨特性,以肯定它在世界上的價值之餘,同時也為主辦單位、表演者找到舉辦的動機,甚至發展方向。誠然,每次藝穗節的「總結座談會」中,...
文︰俞若玫|上載日期︰2013年3月20日
容我把鏡頭稍稍拉開,先不談「澳門城市藝穗節」2012個別作品水準,不論作品有沒有跟演出地方/環境發生有意思的關係,不說場刊設計是否方便美觀,只想聚焦在藝穗節真正主角:創作人。無心冒犯,創作人的主體意...
文︰鄧正健|上載日期︰2013年3月18日
《屠龍記》裡提到一個「應該是很重要的」藝術論題:創作者與評論者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但若以「戰爭」作比喻,乍看起來有點過火了——起碼在香港不是這樣,絕大部分的爭拗都是茶杯裡的風波,火氣下了,話題一過,大...
文︰甄拔濤|上載日期︰2013年3月15日
劇場作為現在進行式的藝術媒介,永遠吸引著創作人用它回應當下的社會狀況。堅尼系數名列前茅的香港,正值多事之秋,常常徘徊於繁榮安逸與傾頹崩壞的邊緣。香港人時時刻刻感受著巨大且壓倒性的壓力,《爆.蛹》明顯...
文︰草木|上載日期︰2013年3月4日
時間是《朝》劇留下觀眾最深刻的印象。全劇分為上下兩部,共長超過五小時。長篇作品反映的不是作者一時三刻的想法,觀眾看到的是一個世界觀。作為一個資深的劇場工作者,長的篇幅也讓編導羅靜雯發揮積累多年的藝術...
文︰郭英東|上載日期︰2013年3月4日
「人一旦愛,遂極脆弱:世間沒有所謂愛戀之中卻同時思量應否去愛之事。就是如此。傷得最少的愛,不是最好的愛。當我們愛,就須承受傷害和失去之險。但我們不會說,因為愛的風險太大,所以乾脆不去愛。情之所至,絕...
文︰張綺霞|上載日期︰2013年2月8日
一個城市内容太龐雜,若要說城市的故事,也多是在說自身的經歷罷了。儘管如此,只要能深刻地表現當中的看法情感,也可以小見大。《2012-1997:香港印象》邀請三地劇場工作者合作,企圖構建一個較全面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