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  2006年
共 48 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
文︰陳慧兒|上載日期︰2006年12月31日
香港話劇團最近重新演繹了《德齡與慈禧》,由兩組演員分別演出粵語及國語兩個版本。筆者欣賞了2006年11月29日的粵語演出及2006年12月1日的國語演出。《德》劇是由編劇何冀平根據歷史、野史及德齡郡...
文︰陳瑋鑫|上載日期︰2006年11月17日
今屆「新視野藝術節」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多個結合新舊傳統與東西文化的跨界演出都已相繼登場。要數近年於亞洲致力探索跨文化協作演出的表表者,閉幕節目《藝記》的構思及導演王景生,絕對是其中一員。 《藝...
文︰黎鍵|上載日期︰2006年11月1日
何應豐喜歡黑,戲的「程式」總有個箱,箱中有太多的記憶(或意結,或所有的人和事),白色光束下,一切曝光,就成了一齣戲,「瘋祭」出一個劇場。 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和他談及屈原「九章」的《抽思》,四年...
文︰張秉權|上載日期︰2006年10月25日
《穆桂英》的故事我們一點都不會陌生,《楊家將》、《楊門女將》、《十四女英豪》、《穆桂英掛帥》等,在不同的媒介與故事版本中多有流播。我們多少都會知道,這裏刻劃的是一個在積弱的朝代(宋朝),一個女人如何...
文︰李慧心|上載日期︰2006年10月5日
說起藝伎,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是雪白面龐、烏亮貼服的髮髻、上揚的媚眼和櫻桃一點紅的小嘴?是手拿三味線的氣定神閒、主持茶道的專注和跳著傳統歌舞的體態傳意?還是由章子怡在荷里活扮演外國小說家筆下的日本藝...
文︰田村容子|上載日期︰2006年10月5日
2003年9月,李六乙成立了「李六乙戲劇工作室」,同時以「新戲劇」的名義發表了《穆桂英》,這可說是一件大事。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的戲劇基本上一直由官方管理的「院團制」方式來操作,但李六乙的戲劇活...
文︰鄧蘭|上載日期︰2006年6月6日
5月20日看了香港歌劇院的《卡門》。此作是香港歌劇院在本港製作的第三個歌劇(不計音樂版歌劇)。由於此乃本年度法國五月節的節目,選來法國作曲家比才的作品,自然十分恰當。《卡門》的故事和歌曲早有不少人認...
文︰十女紅塵|上載日期︰2006年6月2日
〔編注:此篇文章乃應「好戲量」劇團要求轉載,作為對鬈毛妃撰寫的評論文章《有教無類何必自吹自擂》的回應。〕 翻查資料,原來我從未為《陰質教育》寫過演後感或觀後感。 陰質教育,當過演員,亦當過...
文︰鬈毛妃|上載日期︰2006年6月2日
《野鴨》是易卜生其中一個最全面探討社會虛偽性與假道學現象的劇本,對道德學家的批判和對「真相」所提出的問題,從而引導觀眾隨著劇情發展不斷反省和思考,令其成為當代最具表演性的劇作之一。然而,易卜生的劇本...
文︰草木|上載日期︰2006年5月29日
剛被藝發局削減了一半資助的中英劇團,在○六○七劇季﹝套用藝術總監古天農的話﹞是打一場中英保衛戰,要把所有強項盡顯,因此每一個劇目都有往績支持,希望有能夠贏了票房,又贏了口碑。 和導演方家煌一樣...
共 48 筆|«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