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m Online 7月號 信不信由你:談劇場裡的迷信與禁忌

 

專題:信不信由你:談劇場裡的迷信與禁忌

http://www.iatc.com.hk/?a=group&id=artism_magazine

 

【編者的話】
文:陳國慧

 

與辦公室同事討論到劇場裡的「古怪」事,大家總也聽到過一些靈異小故事,有來自演員的,也有來自製作人員的,有些和唱歌有關,也有些離奇失竊事件,正式演出時的技術失靈問題也就更不知是「誰」的責任了。劇場是一個長期不見天日的幽閉和陰涼空間,亦有人打趣說「搞文化」本身就很有「撈偏」的况味,因此有特別的迷信和禁忌亦不為奇。

今期的專題不「信不信由你:談劇場裡的迷信與禁忌」不是要導人迷信,我更感興趣的是背後的人和文化:當中有系統的承傳、有以人與空間為本的想法、也有是心靈的歸屬。這些不會是觀眾所能夠在舞台上看到的,期望這期的文章:包括台灣作者焦元溥寫音樂的故事,香港則有在牛棚劇場流連不少日子的陳惠儀,她特意走訪了《破地獄與白菊花》的獨腳戲創作人黃詠詩,我曾經聽到過的是她說起在演出綵排期間的古怪事,也想不到這個戲沒有拜過台,不過我更感動於她提出與空間溝通的說法,陳惠儀也在文章中有所回應,這就是我所說的更感興趣的東西。「影像」的拍攝團隊有新嘗試,讀者可以在這專欄的描述中知道更多背後的小插曲;我則十分喜歡這個「攝」在城裡的妖異身影,她好像沒有被看到,但又分明與我們同在。

「劇場外望」今期有賴閃芳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劇場構作」研討會後的首篇回應文章;另外亦有于善祿寫「臺南藝術節」的這個由「台南編劇、演員與劇場團隊和香港編劇、演員、導演共同打造」的節目《雙城紀失》。另外「演藝人誌」則有來自巴西的社群藝術工作者Dan Baron Cohen和Camylla Alves專訪,和執導「國際黑盒劇場節2016」首個作品《人聲》的導演伊沃.凡.賀夫;而「藝評空間」亦刊出了「樂評大碰點」幾位學員的優秀作品。

至於「藝評沙龍」則以「埋嚟睇?埋嚟揀?:談表演藝術的pitching經驗」為題,邀請了資深舞評人和編舞楊春江,與曾在首爾等地參與pitching的舞者綠美,及剛在德國「柏林戲劇節」入圍「劇本市集」最後五強的編劇甄拔濤討論如何在製作人和策展人前「提案」。事實上pitching個概念在本地演藝界算是新嘗試,本來想過用提案來入題,後來還是先沿用pitching這個說法,似乎較易令讀者明白。到底他們對pitching有何看法?讀者不妨點入「藝評沙龍」啊。

編輯小組
陳國慧、洪思行、張慧妍、楊寶霖、羅靖雯

文字編輯
洪思行、楊寶霖、羅靖雯、陳瑋鑫、張慧妍

版面編輯
廖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