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台》:作為一種形式的政治 (和劇場)
文︰賴勇衡 | 上載日期︰2015年3月9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打擂台 »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3/201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那些自命「政治冷感」的人大概都會說「我不是懂得『玩政治』的人。」《打擂台》(Fight Night)若是以啟發觀眾為目標,「玩政治」就是其主要手段。比利時導演Alexander Devriendt結合遊戲和戲劇,讓觀眾以投票的方式影響演出的結果。演出主體是一場仿民主遊戲,五名「候選人」在觀眾多個回合的投票後會逐一被淘汰,餘下最後的勝利者就「大多數民意」(Majority)的化身。在這樣由觀眾高度參與的情況下,候選人和主持人的即興演出配合一輪接一輪的投票,緊抓著觀眾的注意力。以遊戲視之,表面看來觀眾投入、歡快,頗為成功。但創作者也欲透過戲劇引發觀眾對民主制度的反思,這一目標有否達到?這不容易從表面上看出來。

 

《打擂台》是一個充滿問題的戲劇作品:每一次投票都是要觀眾回答問題,因此整齣作品是由多個問題構成;另一方面,劇作者也嘗試誘發觀眾去發問,不單是對制度產生問題,也是對自身在政治活動中有所質疑。演出所採取的策略就是在看似理性的處境中讓觀眾感受到荒謬。即場計算民意然後馬上公佈的形式,看來有一個的科學模樣,但結果往往跟「民意」背道而馳,產生出人意表的戲劇轉折。例如第一輪投票,候選人甚麼也不說,只是露出一張臉便要觀眾投票,結果是外表最漂亮的一位勝出,外表有欠端莊的那位得票最低。這可否說是以理性的機制讓人們集體地作出非理性的抉擇?那還是否「理性」?第二輪投票,形勢有所改變,但結果不是直接淘汰得票最低的那位,而是在未經觀眾同意下修改規則(或者叫「釋法」),讓候選人自行組隊,改為計算票數總和,結果得票最低的留下,擠走了沒人願意跟其組隊的候選人。這令人想起西方國家的多黨政治,大選中得勝的政黨票數未過半,可能跟得票最少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民意支持度排第二的政黨卻落得在野,這樣組成的政府便會被批評並非真正代表民意。

 

純粹一輪接一輪的投票可能會使觀眾感到重複而煩厭,所以看似即興互動的《打擂台》在後段插入一些重大的戲劇轉折──始終也是有劇本的──例如主持人突然宣佈「空降」參與,凸顯了提名的問題(其實所有候選人都是從天而降,未經投票者提名的);以及其中一名候選人棄選,抨擊這選舉虛假而無效,呼籲觀眾/選民交出投票機,並離席佔領舞台空間。雖然場刊的介紹文章有一句「給予觀眾無上權力去主宰演出」(第15頁),但那些轉折都在提醒觀眾事實是相反的,一隻無形的操控之手一直在工作,觀眾一直在別人設計好的規則下實踐「民主」,卻無力改變規則。即使尾聲時觀眾走出台上「佔領」(目測所見,全場約三百人,約有三分一離席走到台上),但那仍然是在其中一個角色鼓動之下所作的,那根本是遊戲的一部份。而這次「佔領」旋即發展到一個很諷刺的地步,就是「勝利者」請那些仍然拿著投票機的觀眾決定「佔領者」是否應該離去。結果是「離去」的票數多於「留下」,這時候很多已用腳來表示「反對選舉本身」的「佔領者」,竟乖乖的遵從投票結果離開(他們沒想到他們的人數跟那些支持他們留下的票數加起來總和可能更多)!這裡荒謬性和戲劇性反映出《打擂台》的半開放式劇情怎樣保持戲劇趣味:一方面,導演和演員早已準備好的劇情保留了戲劇性;另一方面,觀眾的即場參與也會得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產生連導演本身也未想過的問題。

 

若戲劇在某程度上再現或反映「真實」,《打擂台》就是以形式而非內容來指涉選舉與民主制度。其策略是把「真實性」從舞台拋向觀眾席,讓觀眾在戲(遊戲/戲劇)中親身呈現出來,再從中有所體驗與反思。當然有人會質疑,到底演出中的投票或民意調查並不嚴謹(例如有效票數和白票等沒有計算在內),加上有些觀眾或會有搗亂心態,未必能反映到多少「真實」。然而《打擂台》始終是藝術創作,是創作者對現實有所立場並有意識地選取美學手段來演繹的。若部份精明的觀眾察覺到過程當中的漏洞,又見全場持續在一個充滿漏洞的遊戲中不無闕失地參與,這過程就是他們可以體現到的「寫實」。有一輪投票是問觀眾是否相信主流民意(Majority),投票結果竟然是否定的,這是一次自我推翻的調查。加上各位候選人也表示他們不相信主流民意,根本是把選舉這模式自我解構了──而這投票遊戲繼續進行。「藝術反映真實」的講法在這次演出中,便是由劇團豎起哈哈鏡,觀眾自己走來做甚麼、裝甚麼鬼臉,就反映出一個相應的、卻是扭曲的映像,而觀眾哈哈大笑。問題是,觀眾是否察覺到問題呢?他們在否從劇場帶走問題,準備在「真實」世界再拋出來?抑或,就如「主流民意不相信主流」的結果所示,反映民意的機制有先天性的破綻,但眾人繼續「玩」下去──即使問題存在,但裝作看不見?這也是交由每一位觀眾去決定。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及電影評論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博士候選人。網誌及Facebook專頁:我不是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