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筆陣】香港的三代現代舞編舞家
文︰曹誠淵 | 上載日期︰2014年10月24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中國風‧中國火》曹誠淵編
藝術類別︰舞蹈其他 »

2014年10月

香港現代舞的創作,有歷史資料可供稽查的,是從1977年開始,歷經三代編舞家的參與:第一代香港現代舞編舞家於1977年至1987年的十年間,開始在香港舞台上發表大型現代舞作品,第二代香港現代舞編舞家出道於1988年至1997年之間,而1997年回歸之後才踏上舞台的,便稱為香港的第三代現代舞編舞家。

 

香港第一代現代舞,以1977年發表的《黎海寧現代舞作品展》掀開大幕,以1979年成立第一個香港專業現代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為標識。直到1987年的十年間,第一代編舞家們把香港的現代舞從無到有地創造出來,同時肩負教育及培養觀眾的責任。1977年之前的香港表演舞台上,中國傳統民族舞和西方古典芭蕾舞兩分天下,當時舞蹈界的前輩們對現代舞不甚了了,甚至認為現代舞是抄襲西方的舶來品,品格難登大雅之堂;但通過十年的努力,證明了香港人能以現代人的思維,去創造屬於現代人的舞蹈。

 

香港第一代的編舞家們在香港以外的地區接受舞蹈訓練並研究舞蹈理論,隨後在香港本土的工作環境中琢磨藝術路向,從嘗試中摸索,形成各自的舞蹈風格特色。到今天仍然在香港舞台上發表作品的,只剩下黎海寧、錢秀蓮和我三人而已。不過,曾經於1977年至1987年間擔當起香港現代舞的創作主力的,還有彭錦耀、戚家鳳、楊志穀、雷佩瑜、洪漢寶等,如今都移民在外,或徹底離開舞蹈圈子,他/她們間或在香港舞台上驚鴻一瞥,仍然讓我懷念不已。

 

《給你一點顏色》之《紅》黎海寧編

 

香港第二代編舞家的出現,要從1988年的夏天算起。當時,香港演藝學院第一批現代舞專業學生畢業,而城市當代舞蹈團也已建團整整十年,培養出不少優秀現代舞者。至此,現代舞在香港已不再是陌生的一回事,而新一批編舞家也在相對專業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與第一代編舞家不同,第二代編舞家大部分在香港的專業舞蹈圈中接受啟蒙,奠定根基後才往外國深造。他/她們的首次編舞經驗大都發生於香港,而且一開始便充滿自信,各以鮮明的個性投射於自己的舞蹈。

 

當香港第一代編舞家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琢磨自己的創作路向時,第二代的編舞家卻輕快地放下「香港」或「中國」的文化包袱,以瀟灑而自由的心態去進行現代舞創作。第二代編舞家是指在1988至1997年間出道,曾在香港獨立創作整台表演節目,並擁有鮮明個性風格的現代舞者,包括溫玉均、梅卓燕、伍宇烈、潘少輝、林奕華、王鋆燊、鄭志銳、余仁華、周佩韻、梁家權、王廷琳、馬才和、嚴明然、林偉源、王榮祿、鄺國強、李笑玲、莫蔓茹、徐偉業、葉步鳴鴖、黃大徽等,他╱她們大部分在今天仍然風華正茂,馳騁於舞台上,代表了香港現代舞的中心基礎力量。

 

香港的現代舞於1997年正式踏入第三代!在回歸前,香港現代舞編舞家們是英國殖民地的藝術家,似中國人,卻非中國人;回歸後,成為了真正的中國人,可身份地位,又跟一般的中國老百姓不一樣。香港舞蹈家們在中國大陸,看上去像是別樹一幟,有點特權,事實上卻是浪蕩的遊子,如果沒有清醒的認知和溝通,很快便會被摒棄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之外,消散在中國歷史之中。

 

香港在回歸之後,政治生態和社會氛圍有很大變化,年青一代的香港人在想甚麼?感受到甚麼?領悟到甚麼?現代舞有趣的地方,就是不以語言詮釋,卻用最直接的身體,表達許多連編舞家本人都沒有察覺的、隱藏於心底的思想、感情和意識。香港對外的宣傳,從來是個購物天堂,或是美食中心,許多外國遊客到香港旅遊,也就沖著購物和美食而來;要說對香港高雅文化的印象,也大概是成龍、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和四大天王、陳奕迅的流行歌曲而已。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在過去多年來,每年獲邀在國內和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出,算是在國際的文藝界中享有一席之地;可是雖然城市當代舞蹈團盡可代表地區的專業水準,香港仍然還有許多不同風格的舞蹈團隊和獨立舞者,他們的作品沒有太多機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上演,以致聲名不顯,但他們的存在,見證了香港多元的文化發展和核心價值。要真正瞭解香港的文化,還不能不認真看待這些為數眾多的獨立舞蹈團隊和舞者!

 

趙浩然、黃志榮、黃美玉、王丹琦、李思颺、郭曉靈、梁芷茵、黃靜婷、許俊傑、徐奕婕、施卓然、黃碧琪、李家祺、陳俊瑋、白濰銘,代表了香港回歸後,擁有著最敏銳心靈和豐沛創作力的年青一代編舞家。他╱她們的作品從不同的切面,透視香港人面對新時代和不可知未來的猶豫、焦慮、需求和期盼。我十分高興,看見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獲得香港民政事務署的支援,組織第三代香港現代舞編舞家的作品於今年7月「北京舞蹈雙周」及11月「廣東現代舞周」中亮相,並在12月慶祝舞團35週年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中,呈獻一台以香港年青編舞家作品為主的節目。只有通過檢視這些年青編舞家的作品,我們才有可能更直觀地感受香港年青人的所思所感、體會新一代有別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編舞家的藝術觀點,並見證香港精神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於1979年創辦「城市當代舞蹈團」,自1989年起出任藝術總監,2004至07年兼任行政總裁。1992至98年曹氏擔任廣東實驗現代舞團藝術總指導,1999至2005年出任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2014年獲頒香港舞蹈年獎「傑出成就獎」,以表揚其對香港舞蹈界的成就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