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解千愁?淺論《過戶陰陽眼》笑聲背後的困局
文︰嘉霖 | 上載日期︰2014年9月2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攝影:Hiro Graphics
節目︰過戶陰陽眼 »
主辦︰中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9/8/201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踏入創團三十五週年,「中英劇團」以主題「笑爆你」迎來2014/15年度劇季,嘗試用笑聲與觀眾反思人生百態和社會現象。在此主題的氛圍之下,不難想像《過戶陰陽眼》(下稱《過》)在題材上雖與鬼魂有關,實際上卻是一齣老少咸宜的家庭喜劇。然而看畢全劇,雖然身邊觀眾一直笑聲不絕,筆者卻看得眉頭緊皺難以投入,本文將嘗試從劇中的重複性、懸念製造及價值觀三方面解釋箇中原因。

 

《過》的故事以單親家庭萬氏家族為主,由於一場事故,萬家痛失家庭支柱,從此妻子失去丈夫,兒女失去父親。事隔一段時間,小兒亦意外中風癱瘓,長伴電動輪椅。由於媽媽不想再在舊居懷緬先夫,故決定舉家搬往新屋。豈料在新屋上卻接連有家人見鬼,隨著劇情發展,鬼魂的真面目伴隨家庭各人隱秘逐步揭開,終讓大家發現「見到唔駛驚,見唔到先係最驚」的終極真相。

 

作為一齣以鬼魂作包裝的喜劇,《過》在開首成功營造出驚慄與惹笑並重的感覺。當中尤以序場後轉景時從天而降的佈景最為精彩。當中配樂與佈景下降的速度互相配合,在陰暗的燈光映照下一個客廳場景悄然誕生,實屬少數利用轉景營造氣氛的成功例子。加上編劇龍文康在對白及人物設計上不乏佳作,其中尤以楊偉倫飾演的萬樂城及黃天恩飾演的Sunny令人印象最深,各自演活「身殘口不殘」的機智青年及戇直愛妻的笨拙丈夫。加上導演盧智燊在處理群戲時輕重有序,充分善用整個舞台空間,在編、導、演及其他「硬件」的配合下,《過》劇實不難成為一齣出色佳作。

 

然而,精彩的「硬件」配合,遮掩不了冗長的劇情。《過》劇全長約三小時連中場休息,在筆者看來《過》劇彷彿被人強行由兩小時拖長至三小時完成。原因在於內裡有不少情節其實無助推進劇情,諸如先後三次的「看醫生」,三次(不同)家人「撞鬼」經過以及兩次道士做法事的場口等等。由於以上情節形式相近,只求製造笑點而甚少向觀眾提供新的劇情,除了變相削弱故事本身的追看性,同時亦凸顯出劇中無懸念的古怪困局。

 

筆者在此並非指《過》劇沒有製造任何懸念,而是目前編劇似乎無法將劇情與懸念緊扣一起,從而吸引觀眾追看,甚至予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簡單而言,筆者認為劇中較為重要的懸念至少有三個,分別是大家姐那間開不到的房間,「鬼」的背景以及萬父離逝的秘密。然而《過》劇卻往往集中於描述眾人「撞鬼」反應多於嘗試解決懸念,致令劇情上著墨於懸念的時間異常地少。以「鬼」的背景作例,本該是全劇最大的懸念,編劇卻選擇讓「鬼」徹底失憶,導致「撞鬼」的人無法從這件事推進劇情,「鬼」由最大的謎題變成最不關事的局外人。由於事前連劇中人物亦沒有認真追查,觀眾對「鬼」的背景也自然不甚了了,最後的解迷情節因而變得可有可無。例如第二次的法事本應是最能令觀眾恍然大悟的一幕,現今卻淪為滿足讓角色發現「身世」的「實際需求」,白白浪費了本來饒有深意的設定。

 

然而,《過》劇最讓筆者難受的,並非是其拖拉重複的劇情,而是背後那種過份強調「親情至上」的價值觀。筆者承認人人都有缺點,卻難以認同劇中人物犯錯以後無需反省便能得到原諒的做法。當中沉迷賭博的舅父與「鬼」便是一大例子。編劇屢屢強調「一家人」最重要便是「一家團圓」,偏偏卻輕易放過讓人無法「一家團圓」的性格缺憾。在「親情大過天」的光環底下,舅父為了求財多次欺騙親姊這等壞事就此被家人原諒;而因豪賭出走最終音訊全無的「鬼」同樣亦得到女兒無條件的原諒。面對這種「有情萬歲」的價值觀,彷彿任何錯失亦不再重要,實叫筆者難以接受。

 

筆者明白此時此刻香港已累積了過多怨氣,需要接受多些笑聲沖喜。然而,這種「笑聲」卻斷不能止於「有情萬歲」而輕易放過某些隨時帶來不幸的處事方式。筆者由衷希望「中英劇團」致力為港人發放笑彈之餘,亦能堅守劇團宗旨,真正能藉舞台藝術提升人文素質。


(原載於2014年9月《三角志》)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嘉霖